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2023-12-10 23:26

2023-12-11 03:43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如下:

1、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翻译: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一座叫王屋,方圆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2、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有个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3、原文: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他苦于大山阻塞出入的道路,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4、原文: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出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去呢。

5、原文: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翻译:大家纷纷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边。

6、原文: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去挖山,凿石头,挖土块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7、原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挖山。

8、原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愚公移山》的写作背景:

1、时代背景:此文出自春秋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像愚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文章通过描写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普通人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文化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各种思想、文化、艺术流派开始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故事的主人公愚公代表着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如勤劳、坚韧、毅力等。

3、地理背景:故事发生在太行山和王屋山一带,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愚公决定移开两座大山,让村民们能够方便地出入,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4、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奴隶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开始兴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5、个人背景:列御寇是《愚公移山》的作者,他本人也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思想和行为却有着极高的价值。他通过描写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