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管怎么发展,都不能丢掉古代礼仪

2024-01-04 23:19

2024-01-05 02:55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忠、孝、仁、智、信等品德。

但不能否认,当下提到中国传统礼仪有人会认为是封建、四旧,在不少人印象中,古代礼仪更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工具,特别是跪拜礼,总能刺激大众神经。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讲中国礼仪

1.古代礼仪真一无是处吗?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古代礼仪?

一生致力于研究古文字与《周礼》《礼记》《仪礼》的清华大学教授彭林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懂“礼”的人,对于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古代礼仪他给的回答最直接:“人与禽兽的区别,根本之处在于礼义”。他还再三强调:学习古代礼仪不是做古代人和回到过去,而是重拾被时间埋没的文化,古为今用,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还可以去掉不合适之处制定出一套符合现代人的新礼仪。

2.在当下,为什么特别强调学习古代礼仪的重要性?

从2000年北京申奥成功,到现在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我们的同胞人人都学礼、明礼、行礼。这个时代跟过去也一样,让一个社会和谐,礼是最好的抓手。汉城奥运会有一首歌叫《让世界充满爱》,但看看现在,情况如歌里所唱那样吗?战争还是存在的。

儒家思想充满智慧,把所有的理念都通过“礼”落实到人的身上,教人如何做人。而且从与父母最本真的情感入手,推己及人,达到一种博爱,一代代延续。清华法学院原来有一个教授到法国,法国人和他讨论说西方人讲契约,即使赡养自己的父母也要定契约,而中国人不懂契约。但儿女赡养父母需要契约吗?这是天经地义。《孝经》一开始就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在中国每一个人养父母是不需要强迫的,这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和美德。如果社会形成了普遍孝敬父母,尊重别人父母的风气,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的进步了。

3.很多人提到古代的礼仪认为是封建、复古,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说古代礼仪是封建、四旧、做古代人,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不可能回到周朝,回到过去。但一些礼仪文化,比如乡射礼,只是被时间埋没了,我们把它挖出来古为今用,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文明。把乡射礼重新搬出来,不是回到周代,也不是做古人。

现在我们研究古代礼仪,就是要把原汁原味的东西做出来,研究哪些是核心元素,哪些东西可以不要,这样可以做出一套适合现代人的新礼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