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孟母三迁的故事

2024-01-28 10:26

类似孟母三迁的故事,要名人的,好的给分
2024-01-28 14:00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马祖光院士,也有类似的经验。在他一次次搬迁办公室的经历中,让人体会到他一片淳淳之心。



马祖光为国防光电子技术发展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从不讲条件。最初争取来的实验室用房是在学校电机楼地下室的一个大仓库。地下室阴冷潮湿,因激光设备怕潮,每天要用3台吸湿器24小时不停地吸,每天能吸出好几桶水。有一次暖气冻裂了,屋子里全是水和汽,光学元件受损。马老师抚摸着受损的仪器,心疼得掉了泪……



起初,办公室也在电机楼,阴冷潮湿,别说有腰疼病的马老师不适合,就是一般人在那儿坐上一天也是浑身冰凉。1992年,地下室内部分实验室由“大仓库”搬到了平房。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把办公室也搬了过去。可刚暖和几天,实验室的用房紧张,马祖光就跟同事商量:咱们再回电机楼那个办公室吧。于是,马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又搬了回去。



1998年,哈工大的理学楼落成了,给激光教研室2500平方米。激光教研室集体搬入宽敞明亮的理学楼。大家希望把办公室放在阳面,马老师坚决不同意,非要把一间阳面房间当资料室,另一间阳面房间给客座人员。原校领导李家宝教授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记忆犹新。那时马祖光已经退居二线了,他生气地与李家宝说起这件事,李家宝劝了他几句,但倔强的马老师始终不同意。最终,大家还是搬进了阴面的办公室。



搬到理学楼后,安排马祖光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办公室,(马祖光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陈怀瑾在北京工作,不常来)并要装修。他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



后来,实验用房又紧张,马祖光就把自己这间办公室做成了实验室,和六位同事挤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大家说太挤了,他说:“挤点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