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衔接,结尾三环节

2024-02-26 01:40

2024-02-26 04:08
如何设计好一堂音乐课的“开头”、“衔接”、“结尾”三环节?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导入”“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具有了“磁性效应”,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我认为音乐课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自我体验,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把良好的精神状态、温和爱抚的语言送给学生,那么导入要够新颖。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 “一周最美好的时刻”。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才会“长久不衰”。如《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亚也是意大利一片美丽海滩的名字。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而成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本课我以情景导入法带学生来到这片美丽的海滩之上,学生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中走进音乐教室,这是第一遍听到歌曲,在学生们欣赏意大利的风光同时,聆听师演唱的《桑塔露琪亚》,可以吸引起学生的目光又可以使同学们再一次的熟悉歌曲。通过导入做的铺垫,更自然的学习新课。鼓励学生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为歌曲演唱打下声音的基础。导入,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开门见山、猜谜语、游戏、肢体表演等,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衔接,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还能激发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如在《桑塔.露琪亚》中,我运用示范、聆听、哼唱、律动等手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特有的热情与奔放之美。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而后再一起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所开展的。在演唱中,同学们也十分注重坐姿以及表演的状态,这一点,是比较值得表演和持之以恒的。在拓展部分,我选择猫和老鼠这一片段,一可以使同学们更能自信的演唱,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二课堂活跃,也达到更进一步的延伸。
最后,“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同时,结尾也是一堂课其教学的点睛之笔,这笔如何“点”才能有神韵呢?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请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可以引导学生升华音乐主题,发挥延伸功能,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使学生像观看连续剧那样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例如,在《桑塔.露琪亚》中,由我来演奏船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威尼斯船歌》),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技能,博得学生的喜爱,这样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饱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歌曲的兴趣。但是由于平时学生接触的钢琴曲这一类专业曲子较少,所以对这类的曲子欣赏能力还是不够,望在日后的音乐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们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曲子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学生们在钢琴音乐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音乐教室。显然,在学生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一种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强调音乐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部分及步骤都不能忽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