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松的人物故事

2024-03-05 09:01

2024-03-05 12:51

王庆松是1994年前后从湖北老家来北京的。此前他曾在四川美院读过一阵子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逗留四川,也没有选择撤回湖北老家,而是只身来到了繁花似锦的首都北京。
北京的人文地理不同于外省,这里不仅“皇气十足”,而且人才济济,云集着从全国各地涌来的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所以,要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除了需要有足够的才情,还得需要有“钻营”能力。王庆松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然,初来北京时他不会选择当时人气最旺的圆明园,也不会靠着当年在圆明园影响最大的丁方附近居住了。总之,在圆明园尤其是在丁方的“阴影”下,王庆松的确曾经徘徊过一阵,这可以从他早期画过的一些以摔跤斗殴为题的作品中找到证据。
只可惜后来丁方自己也变得“日薄西山”,因为在艺坛上受到方力钧等一拨人的冲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动摇。大概王庆松后来也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思量再三后最终决定离开丁方之路,开始抗尘走俗的吧。
在俗世层面,以俗人的心态追求艺术,王庆松最早结识的是徐一晖。因为徐一晖也是从丁方身边踏过青、采过气的人,跟王庆松彼此有着几近相同的心路历程。所谓殊途同归,自然容易心领神会,所以,一拍即合,两人刚认识便成了朋友。应该说,王庆松后来的艺术之路受徐一晖的影响较大。跟外表憨厚的王庆松相比,徐一晖则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本来这是徐一晖性格上的一些不足,却偏偏弥补了王庆松粗糙的缺陷。王庆松正是在跟徐一晖等人频繁的接触中,受到了很多启示。所以,后来的他在艺术上放弃了对于力量感的追求,而是像徐一晖一样以调侃和自嘲来表达。
其实,王庆松并不是个机动灵活的人,尤其不怎么具备幽默的能力。但这似乎并没有给他的发展造成什么障碍,相反,有些时候反倒成了他的优点。这就像他在艳俗艺术的创作队伍里始终能够冲锋在前一样,因为执著,也就有了一股舍得一身剐的冲劲。这或许就是王庆松常常能够赢得比旁人更多机会的原因吧。
有人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其实并不见得,比如王庆松在机会平等面前就常显得有点不平等。记得是在圆明园群体解散之后,大伙都流离转徙、居无定所时,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是,有一年,一位莫名其妙客串当代艺坛的无名氏,不知是久闻了王庆松的大名,还是久仰了他的执著,竟然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下,为他在宋庄买了一套大宅子,而后自己却悄然无声地离去。这对于王庆松无异于雪中送炭,正是就着这点别人难讨的炭使得王庆松后来热乎了起来。每每提及此事,至今仍有人喋喋不休,从中理不出一个有机的头绪——到底王庆松身上哪儿超凡脱俗,竟然不断赢来天上掉下的馅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