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求陈家祠观后感

2024-03-13 15:51

2024-03-13 18:16
广州陈家祠堂观后感

2006****2061**** 陈宝群



2007年5月4号,华南理工大学的网络学院本级广州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依照授课老师的通知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要求,集合组织参观了广州陈家祠。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建,光绪二十年(1894)落成。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而它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的族祠和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参观让我见识多多,感受多多,同时也使我引发了对中国家规、族规的思考。家族观念使人的情感需求有归宿感,有寄托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叶落归根”就是表达这个意思。陈家祠的背后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全广东省的陈氏族姓不惜破费专门筹资集中于广州建立书院和祭祀祠堂,目的就是为了祭祀和方便同宗子弟读书,其所表现出来的家族凝聚力惊人!

家族观念其实与政治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代的“一人得道,仙及鸡犬”到现代的“裙带关系、走后门”,我们就可窥见一斑。“一人得道,仙及鸡犬。”顾名思义,就是说一个家族的一个人当了大官,他的整个家族的人也能当官。裙带关系、走后门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家族观念对政治的影响之大!

家族观念对政治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举个例子说明,如果一个家族的一个人当了大官,而他又是一个好官,那么在用他们家族的人时候,就会举荐人才和贤士,这样就能真正选拔人才,同时也为国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反之,如果是一个庸官,凡是他家族的人都想弄进来,那么就是庸者上,能者下,乌烟瘴气。另外,政治党派、羽翼、同盟一般也是出自于家族之人。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在培植派系人士就会首选宗族之人,而派系斗争和派系矛盾激化时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利。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但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是我们在发展中时时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