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林早上的景色什么样

2024-03-17 00:19

玉石林早上的景色什么样
2024-03-17 03:53
  宛如仙境

  贺州玉石林位于八步区黄田镇,距市区18公里,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同在一条旅游线上;贺州石林景区面积25公顷,总游览路程约13公里,观赏景点一百余处。游于林中,如入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千百年的故事,传说令人舒坦感慨。
  贺州玉石林是一片十分罕见的由汉白玉石柱、石笋组成的“玉石林”,它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加上自宋朝以来1000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从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成就了“千年骆驼”、“空中走廊”、“一线天”等众多的奇异自然景观。它独立于四周的石灰岩山中,被游人誉为“人间仙境”, 被地学专家称作地质奇迹。

  一是历史价值:据史料记载,在两千多年前,汉代以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历代朝廷都重视对封江(如今称贺江)的开发,因为它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过去,有学者称之为“汉秦古道”,或称之为“潇贺古道”。近年,广东历史文化专家对古道研究有了新发现,认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很可能是个海陆联运的交通网络;“汉秦古道”便是海陆联运的主要交接通道之一;文物专家已在贺州发现其交接迹象。我市学者普遍认同广东专家的观点,称此道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岭南跨省出海通道之贺州古道”(简称 “贺州古道”)。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岭南海陆联运的第一交接点就在贺州古道。考古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贺州古道的一系列交接服务体系,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实现第一次海陆联运作出了重大贡献。贺州古道的开通,带来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黄河文化与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贺州的交融。现在,湘桂粤三省专家正在联手共建岭南文化圈,古道文化有望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贺州古道的开通,也带来了“封中” 一带的繁荣,“石林文化”便是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明。 “石林文化”是古道开通南北文化交融带来的成果,石林中的名人名言趣闻轶事,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见证。它见证了贺州古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见证了贺州历史文化作为“岭南文化摇篮”的灿烂与辉煌。二是科研价值:贺州石林的岩石内白外黑,独具特色。据专家考证,是泥盆系碳酸盐岩在中生代侵入姑婆山岩体的热力作用再发生变质作用,才使这里形成洁白如玉的粗晶大理岩,裸露的石柱由于长期受附生在其表面的苔藓类植物干枯风化而被侵染成了黑色,这是贺州石林发育的物质基础和特色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陈兆棉教授美其名曰“玉石林”。而且,石林中还有铁帽、锡矿、铁矿、矿化石英脉、侵入接触带等众多的地质成分,科研价值极大。三是文化价值:贺州石林就象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沙龙”,石朗气清,人文荟萃,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留下痕迹。名人名言、趣闻轶事与本地客家山歌、民间艺术相辉交映,形成了丰富灿烂独具特色的石林文化。石林文化既是贺州古道文化的构架,也是贺州古道文化的精髓。四是思想价值:贺州石林的人文景观中透射出贺州古人修学养生谋事追求的高境界。读懂这些石头,就如同打开一扇尘封远久的智慧之窗,通过这扇窗口,我们就能正确理解、合理继承祖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物理观,共享这份无价之宝。五是艺术价值:贺州石林具有极高品味的美学欣赏价值。它天然形成的石峰造型,个个都如簪似玉,体态灵变;自由组合的石丛在不同的角度幻化成一幅幅艺术精品,象壁画,似浮雕,如玲珑小品,赛巨幅长卷;那飘飘欲仙的榕树,树干与石壁同色,树身与石体相连,神如飞鹤,态似卧龙。石林人文景观中的民歌艺术更妙,陈秀才一歌四味,妙语连珠,能见物起兴,借物传情;能妙用文字,谐音转意;能因人制趣,灵活妙用;能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游览石林,能使人赏心悦耳,醒目清脑,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美妙的和鸣。
  贺州石林的文化内涵极深,专家学者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认为:

(1)它是大自然与历史共同创造并赐予贺州人与全人类共享的一份最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2)它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岭南跨省出海通道之贺州古道文化中最灿烂的篇章之一;

(3)它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黄河文化与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过程中最活跃的一处文化沙龙;

(4)它是见证贺州古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摇篮的最珍贵的一座历史文库。好吧,让我们走进景区,慢慢品味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无价之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