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里日食为什么要说成是“日有食之”?

2022-07-30 02:02

有没有什么说法?或是有什么深意?
2022-07-30 04:33
日食,即日有食之,没什么特殊含义。最初是由于人们知识有限,看到太阳没有了,以为被“天狗”给吃了,因此才用“食”表示;至于为什么不用“日食”,而用“日有食之”,因为要沿袭传统。
以今天的知识而论,用“食”这个字就不大合适,太阳没有被吃,更没有什么天狗,只不过是因为太阳被月亮挡住了而已。司马光的时代已经有“日食”这个词了,他的奏章里就用过,但是写《资治通鉴》的时候,依然不厌其烦用“日有食之”,因为诗经、春秋里都是这么用的。就像今天我们依然用“日食”表示这种现象一样,这就是路径依赖的缘故,猜测大概是:
一来,“日有食之”早有记载,我说太阳被吃了,显得没有文化,我说“日有食之”,看过的人一下就明白了,你也看过啊!
二来,古书里记载了,我们搞不清楚也不能随便更改,依旧例总归是没错的,搞创新,难免会有人说闲话。
三来,人和人的信任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我跟你不熟,说的话你大概率不会信,比较常见的例子是直接怼你:你是哪根葱啊?轮得到你说嘛!
更多回答
日食是逐渐一个专有的名词,并且是逐渐简化,逐渐形成一个专有名词的,都是近现代的时候才逐渐形成的。
文言文而已
没什么其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