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怎样解释?

2022-10-01 07:38

2022-10-01 07:47
秦李斯的《谏逐客书》中有这段话:“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意思是:王者只有善于兼容并蓄,才能成其大业!
更多回答

这句话原文是这样的: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后来把“让”误传成了拒,“让”通“攘”,推辞、推让、拒绝之意。“却”的本义是“退”,这里完全可以用本义来翻译,可以看成使动用法,是使之退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

因此(“是以”是接上文),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成就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小流(择是选择、挑选之意,有选择就有排斥,直译会造成歧义,这是古今用语习惯差别所至),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度,当“王”的不使百姓望而却步(即意味着受到百姓的爱戴),所以能显示他们的德行。

此句出自秦朝的李斯(还未当秦相时)给秦王(当时应是秦始皇的父亲)写的信《谏逐客书》

其引申的意思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正如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