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纳谏

2023-11-09 09:07

4个回答
  指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听取大臣们的进谏,他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善于纳谏的君王。他非常赞同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他曾说过,自己自幼精于弓矢,自以为尽得其妙,后来得到十几张良弓给专业工匠验看,结果被告知这些弓木心不正,脉理皆邪,并不是真正的良弓。他由此悟出,对自己最拿手《资治通鉴》中有关唐朝攻灭突厥的记载的事还有失误,更何况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只凭他一人之力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太宗主动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发表意见。魏徵就是以直言极谏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统计过,魏徵在贞观时期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十七年正月,64岁的魏徵病死,太宗认为自己痛失一镜。
  古代的皇帝,其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往往也是自以为是的,只有他们下命令发圣旨,以教导或训斥大臣及子民,而绝少听到有臣子上疏规劝或批评皇帝的,唐代的魏徵,则是很特殊的一位。

  魏徵,生于公元580年,字玄成,巨鹿曲城人。他先是太子李建成的下属,任太子洗马一职;而李建成与其弟李世民又是死对头,魏徵还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如何铲除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也擒拿了魏徵。李世民审问魏徵:“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说:“先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魏徵虽如此顶撞,但李世民觉得他是个人才,不仅没有杀他,还拜他为谏议大夫,专门给自己提意见。而魏徵,也老实不客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专挑已当了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毛病。
主要是讲唐太宗李世民对当时的臣子魏征之间的故事,魏征敢于向太宗进谏。
什么意思呢?
什么啊 要具体事例?
相关问答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简短
1个回答2024-01-24 19:38
唐太宗即位时,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筹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掉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获得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锋利的言辞,唐太宗...
全文
有关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2 22:53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
全文
有关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6 17:30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
全文
唐太宗纳谏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13 04:32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青山翠谷 [学妹] 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
全文
唐太宗虚心纳谏
1个回答2023-11-03 20:28
唐太宗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了选拔人才,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 唐太宗是一个很善于为别人着想的人。
唐太宗纳谏 启示
3个回答2023-11-13 17:16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要学习唐太宗虚心纳谏,胸怀开阔,只有这样才能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会更加正确的处理事务。
有关纳谏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11 02:57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历史上的关于劝谏,纳谏的名句
1个回答2024-03-06 15:24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
全文
虚心纳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8 02:25
B,这题我们老师讲过类似的,唐太宗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存百姓什么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
善于纳谏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8 23:02
从谏如流 【拼 音】:cóng jiàn rú liú 【解 释】: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