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孟子哪些方面被误读了?

2023-11-13 06:26

1个回答
国学不会只属于小众的网易读书:我看您在国学研究路上走了很多年,您曾经把国学热分为三个阶段,现在到哪个阶段了?傅佩荣:第一是普遍推广,透过电视、媒体、网络向所有老百姓介绍国学的特色和优点,今天经济繁荣到这个阶段为什么需要国学,这是第一个阶段,大概走了快十年了。 第二个阶段现在才开始,叫做“回归文本”,回归经典,你不能老叫别人从电视里听点东西,你要当做桥梁带别人进入经典,经典看不懂怎么办?当然谁都看不懂,我以前也看不懂,这时你就要看专家所做的注解和他们的解释,白话翻译也好,专家注解也好,还是以经典为本的,我的建议是,现在很多人对国学有兴趣,应该开始接触原点,孔子孟子到底怎么说,你可以看白话翻译,但原点不能忽略,这是第二个阶段,恐怕要经过十年,经典才能够普遍在国人心中打下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十年之后,叫做改善生命,国学热在十年之后怎样改善生命呢?经典和国学结合,学以致用,你学儒家学了半天不能改善你的生命那就白学了嘛,学道家学了半天没有任何道家修炼那有什么用呢?一般人学国学不是为了教书,不是为了成为学者专家,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受益。 所以是三个阶段:普遍推广、回归经典、改善生命,这是我对国学的了解。 网易读书:国学通俗化的表达和学术研究中求严谨是一回事吗?傅佩荣:基本是两回事,我做学问要严谨,是我自己的要求,但跟大众讲话……你要知道,任何话说出来要看对象,如果今天是在学者之间谈这样的问题,一定是用不太一样的语言,大家都知道文本,每个人背几段话,看能不能够互相呼应就可以了,但今天你跟中学生谈国学,你背原文人家会问你在跟什么,因为人家不太熟悉,这时你就要跟他讲生活经验,哪句话可以跟孔子、孟子的观念配合,所以这是要看对象的。国学的大众化不会妨碍它的严谨,严谨是每个人做学问的要求,大众化是你语言表达的方式,我觉得两者可以配合。 网易读书:国学发展到最后一定是小众的吗?傅佩荣:不会是小众,因为任何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广义国学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使用中文里就有国学,白话文里也有,偶尔用一些成语,譬如今天,我们住同一个小区,大家要守望相助,这就是孟子说的。这时你就会发现这个词就有国学背景,我在北京首都机场二楼餐厅看到了四个字,“上善若水”,昨天在一个地方,有家旅馆,它有个厅叫“若水厅”,代表中国人都很喜欢老子的思想,上善若水是老子第八章里说的,这就是国学,它本来就有大众化的可能范围。小众一般来说是少数人特别有兴趣加以深入研究,我觉得国学应该大众化,因为国学来源本来就是生活,孔子和孟子以前是跟平常人讲话,变成经典后好象平常人都不懂这些了,其实不是的,孔子的学生中各种人才都有,孟子讲话时跟国君讲、跟大臣讲,也跟他的学生讲,这说明今天我们谈国学不能把它只放在学院派里,还要让它回归生活、回归大众。 网易读书:您看,现在《弟子规》非常热,很多中小学生被老师、家长要求背诵,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傅佩荣:《弟子规》的来源就是《论语》的一句话,孔子说弟子要好好孝顺父母如何如何,“入则孝,出则悌”,把《论语》里的一段话变成小书让孩子念,用心良苦,小孩子记忆良好,你不让他背这个他就会背别的,很多人问我,让孩子背经典好不好呢?我说你不让他背这个背什么好呢?背明星的名字、背新潮的歌曲,将来没什么用呢,那就背《弟子规》吧,背了能够了解吗?不太容易了解,了解之后做得到吗?更难做到,教了之后效果会递减,但总有一点效果,比不教好。 孩子记忆力特别好,你让他背《弟子规》,他对于中文的表达方式熟悉了,知道最后这个字要押韵,什么叫押韵,听了父母的话,受了教育,要帮别人做事、要有礼貌……学久了之后也可能做。人就是这样,人的生命本来就要熏陶,慢慢熏陶,久了之后就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变成了一种天性,所以我觉得这是好事,但不要过度要求,说你不背就赶不上潮流,不背就怎样,事实上西方人也没背《弟子规》,但很多人都做得不错,他们有他们的教育背景,如果去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也有要学的东西。 网易读书:《弟子规》里讲到晚辈要对长辈绝对服从,您赞同吗?傅佩荣:这是古代的观点,古代观点和现代观点有什么差别呢?要讲儒家的遭遇,儒家分两套,第一套是孔孟思想,第二套是董仲舒以后的思想,到清朝末年,再到现在,第二套儒家观念是配合古代观念,三纲五常,你刚刚讲了要尊重长辈,三纲五常的观念不是儒家的,它首先出现在东汉时代,班固的《百古通译》(音)里才出现三纲五常,这是在东汉时代,不是在先秦时代,先秦孔孟思想只讲一纲和四常,一纲是父母和子女,这点不能妥协,君臣原本是相同的,君主自己做好了才可以要求臣子,以至于后来朱元璋把这些部分都删掉了,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秦儒家里本来没有君为臣纲的道理;第二,父为妻纲,也没这个道理,古代夫妻是平等的,当然社会结构上有差别待遇,但你说妻一定要听从夫的教训,这是汉代以后的想法。如果父母不好怎么办呢?《孟子》里面有很多例子,不再深入说明。我们讲四常不讲五常,为什么?孟子里只讲四个,仁义礼智,恻隐、羞辱、礼让、是非,就是四种德,汉代为什么讲五常呢?因为受到五行的影响,什么都要讲五,五行、五德,它是一个天人感应的时代,说仁义礼智不够啊,少一个,就加了个信,这就出了问题,因为孟子明明说过,一个德行完备的人,说话不必守信,做事不必有结果,一切都要看道义所在。这话很精彩。孔子也说过,言比践,行必果,铿铿然小人哉。过去答应你,今天要做到,今天答应你,将来要做到。 我常常有比喻,在书上也提到了,我买把猎枪要打猎,你是我好朋友,说下个月借我猎枪我也要打猎,可以啊,下个月枪借给你;结果下个月你患了抑郁症,借不借?我当然不借,你有抑郁症,借枪给你自杀怎么办?不能说我守我的信用,自杀是你的事情,那简直是脑袋僵化了。儒家为什么说大仁者言不必信,因为守信和实践有一段时间落差,这段落差间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不是你能预料的,到那时要看什么是道义,该不该做,这是灵活的智慧,不是说我从此以后不守信用了,正常情况下当然要守道义,但在非常情况下就要视道义看要不要坚持信用,我们学孔孟的时候应该就会知道,讲三纲五常是汉代的做法,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最后变成了礼教吃人,太可惜了。 网易读书:讲到尽孝,现在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春节才能回家一次,按父母现在五六十岁算起,我们可能只能见父母三十多次了,怎么才能做到尽孝呢?傅佩荣:以前比较困难,现在比较容易嘛,有网络、有手机啊,孔子说的话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那是古代社会,古代出门旅游的机会很少,或游学、或游宦,或者是出外游山玩水,但现在联络很方便,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视讯看父母怎么样,只要有心意最重要。以前是家书,鱼雁往返,人也不见得天天在一起就是快乐,你说到了年纪不去打工,跟在父母面前尽孝心,你怎么尽?没有工作光尽孝心,父母也有压力啊,所以出外打工没有关系,常常联络,关心是要常常保持恒常的关系,让父母感觉你虽然不在身边但就像在身边一样,这样过年过家就更亲切了。回到我们的话题,在熟悉的地方也一样有美好的风景,不要只觉得好处,美好的地方都在远方。
相关问答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1
1个回答2024-02-02 00:30
1、司马迁说孟子是子思的学生的学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司马迁评价孟子“道既通” ,就是说孟子把孔子的道完全学通了。孔子公开说: “不怨天不由人,下学而上达” ,意思是说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上天...
全文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2
1个回答2024-01-27 00:39
1、孟子认为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则近于禽兽。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所说的教育与现代教育不同,现代教育主要是传统知识,孟子所说的教育是指教授做人的道理。 “父子有亲,君...
全文
傅佩荣:孟母究竟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1个回答2024-02-18 21:13
孟子其人,学问渊博,善用古文经典,很多成语都源于孟子一书,比如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等,孟子辩才过人,也曾做过很多国家的国家顾问,在孟母的教育下,孟子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那么孟母的教育到底...
全文
傅佩荣:孟母究竟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1个回答2024-02-22 01:53
孟子其人,学问渊博,善用古文经典,很多成语都源于孟子一书,比如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等等,孟子辩才过人,也曾做过很多国家的国家顾问,在孟母的教育下,孟子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那么孟母的教育到底...
全文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1
1个回答2023-11-18 13:14
1、司马迁说孟子是子思的学生的学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司马迁评价孟子“道既通” ,就是说孟子把孔子的道完全学通了。孔子公开说: “不怨天不由人,下学而上达” ,意思是说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上天...
全文
傅佩荣讲《孟子的智慧》02
1个回答2023-11-18 14:19
1、孟子认为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则近于禽兽。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所说的教育与现代教育不同,现代教育主要是传统知识,孟子所说的教育是指教授做人的道理。 “父子有亲,君...
全文
傅佩荣学易经要看三本书?
1个回答2024-02-24 14:21
一是《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是《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是《简易经》,谷园著,天地出版社。
傅佩荣的收入
1个回答2022-10-27 08:22
收入一般。 很多人认识傅佩荣,因为他是电视观众最熟悉的国学大师。他妙趣横生,又让人醍醐灌顶的风格,使很多人发出了“听国学课就听傅佩荣”的一致呼声。15岁时,国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句老子的话,成为傅佩...
全文
傅佩荣最大的争议
1个回答2024-03-09 01:34
傅佩荣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涉及广泛,其著作对中国的哲学、文化、政治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傅佩荣的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质疑,其中最大的争议是与其"文...
全文
傅佩荣解卦用的是那个版本的易经
1个回答2024-03-09 19:46
易经先有卦象后有系辞,三易,他当然是用的周易,因为连山,归藏失传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