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果不想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避免哪6种做法?

2023-11-16 06:32

4个回答
1、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具;
2、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不要强迫更不要干涉;
3、父母不要催促、干扰、不过过多的关心;
4、父母缺乏观察的耐心;
5、宝宝喜欢重复做一件事,父母表现出的不耐心;
6、宝宝没有单独、安静的空间。

孩子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将来上学之后可能听课的效率就会差,很多家长从小也比较注重孩子注意力的培养,也是担心会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率。

其实只要平时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不用费太多心思去可以培养,到了他们上学的年纪就足以应付平常的学习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生活中一些无意的干扰,就可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下降,让家长成为破坏孩子注意力的凶手,今天就来说一些比较常见的家长破坏孩子注意力而不自知的6种做法。



1. 不分时机的关心

家长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正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走过去问问孩子喝不喝水吃不吃东西,其实就是一种专注力的破坏。

比如说孩子正在地上专心的拼积木,在积木堆好之后顺手就推到了,推一脸专注,推的满脸兴奋,在一旁的家长看到之后就会出声问孩子“堆得那么好,推倒干什么?”又或者会出声阻止孩子,不让他们推到,觉得很可惜。让本来玩的很好的孩子被各种询问打断,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发脾气,觉得是家长干扰了他们玩耍。

很多父母之后就会抱怨孩子坐不住,玩的过程中不是要吃东西就是要喝水,其实这都是后天家长“关心”出来的坏习惯,本来孩子在玩上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很长时间,而家长习惯性地询问就会一次次干扰他们的注意力,之后让孩子形成一种玩一会就要做点别的坏习惯。



因此当孩子专注于玩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时不时的打扰,如果是陪着孩子一起玩也要尽量在孩子完成自己的动作之后再出声和他们沟通,孩子的注意力不仅是培养出来的,更是需要家长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的维持,孩子被打断后发脾气就是最好的信号,他们已经在告诉父母“不要打断我”了,如果家长视而不见反而抱怨孩子不懂自己爱他们的心,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孩子的专注力并非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只要家长不干扰就是对他们专注力最好的呵护,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打扰他们,殊不知在他们年纪很小的时候,玩也是不能被打扰的。

2.玩具太多

孩子年纪小不会懂得克制自己,一到了商场看到什么玩具都想要,家长觉得自己不差钱买就买了无所谓,而且玩具多孩子能做的选择也多,多玩也能开发智力。

但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选择太多就意味着精力分散的更多,如果把成堆的玩具扔给孩子玩,他们就会形成注意力分散的毛病,这个玩一会那个玩一阵,新鲜感一过很快就会厌倦,反正还有那么多选择,不会深入体会到一个玩具的乐趣。



有目地的活动更容易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给孩子玩具的选择上,同样类型的玩具一个就够了,而且最好家长在一旁陪着孩子玩,指导他们发现每一个玩具独特的乐趣。如果家里玩具已经有很多了,家长就可以在游戏时间开始的时候帮助孩子选择今天要玩的几个玩具,其他的就不要拿出来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孩子不停的换玩具。

3.缺乏耐心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的时候拥有缺乏耐心的父母,有的时候孩子在专注的观察地上的蚂蚁,家长就站在一旁不断的催促孩子“走了,回家吧,蚂蚁有什么好看的。”有的时候孩子会一边看一边问问题,家长反而敷衍着催促孩子不让他们继续观察,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缺乏耐心,而是家长无法忍受专注。

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丢失掉很多儿童身上拥有的宝贵品质,比如说好奇心,探索欲,以及专注力。作为成年人总会从现实的角度考量很多,觉得时间不能浪费,总是急匆匆的赶往下一个目标,完成任务,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活在当下,不会考虑下一刻要做什么,一心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因此当孩子正在耐心观察一颗石子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催促他们,更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这个过程,过程中孩子有问题,家长也要耐心倾听及时解答,让孩子尽情享受专注观察的乐趣,不仅是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4. 玩游戏过多干涉

很多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不按照规则来,家长就会强迫他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这样过度的干涉其实也是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在玩的时候是在享受这个过程,并非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比如孩子在玩沙子的时候,可能弄到衣服上的沙子比装在桶里的还多,但是孩子不会在意这些,反而家长看到之后会指责孩子把衣服弄脏,要求他们一定要把沙子放到桶里。又或者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把门画到了房子正中间,家长看到就说,门应该挨着地面等等。

其实这都是在不经意间破坏孩子在快乐享受游戏时候建立起来的注意力,家长自以为是的行为其实是在瓦解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要特别提醒家长,当孩子沉浸在游戏中的时候,不管他们正在做什么,只要没有伤害自己,就不要随便讨论孩子的制作过程,当一切都做好之后,孩子希望你能够分享他们的作品时,再提出意见也不迟。



5. 不耐烦枯燥的重复

很多孩子喜欢反复做一些在成年人眼中看起来很枯燥的动作,比如说反复开关门,两个杯子里的水来回来去倒,其实这都是孩子在观察的过程,其实专注反复做一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都是不同的体验,就像孩子追着父母反复读一个故事一样,每一次重复都有新鲜的发现。

当孩子反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忽略外界的环境,更不会觉得这件事有什么无聊的,在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会充满喜悦和满足,而且每一次重复都是动作的强化练习,忘我的投身其中反复观察。

年纪小的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因此家长更不能打扰这得来不易的一次专注,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再做一些即使是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很专注。



6. 不给孩子独处空间

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游戏或者学习是专注力培养的基础,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有的家长总喜欢和孩子待在一起,又或者在他们玩的时候自己在一旁不断的和孩子说话,虽然说在大人的陪伴下孩子的注意力会适当延长,但是陪伴不等于干扰,尤其是当孩子正在主动思考或者是集中精力的时候,家长最好安静一些。

有的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都是从小由于被打扰而养成的习惯,注意力经常性的被破坏性打断就很难再集中起来。让孩子从小有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的体验,或者是通过专注之后得到很满意的结果,都有助于维持孩子与生俱来的注意力,只要孩子能够从专注中获得成就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更愿意集中精力做事。

注意力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一种状态,给予足够的空间,有了空间孩子可以探索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父母不应该干涉孩子 的一切。家长尽量不要在家里打牌、聚会,尽量减少电视、音响的干扰。
首先,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时无论对错先让孩子研究,对的鼓励,错的改正。
其次,当孩子神贯注的做一件事情时,家长应该给的是正确的一个引导。
最后,不要过早的否认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家长应该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一定在。
相关问答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  )
1个回答2024-01-21 03:37
A 解析: 本题考查强化理论。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奖励虽然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必须得当,否则便会强化不良行为。 故表述正确。
怎样避免孩子交上坏朋友
1个回答2024-04-04 00:36
社会本来就是个大染缸,不过,只要做到: 1、不人云亦云,即:不去追随任何人。 2、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听自己的心声来处理问题。 总结:这样,就很难会交上坏朋友!
怎样让孩子避免出现“吃手”的坏毛病?
1个回答2024-02-08 18:31
一位妈妈说:“孩子4岁了,她在没事儿干的时候总吃大拇指,尤其是睡觉前表现得更严重。不让吃她就哭闹不止。我是又着急又没办法。” 孩子出生后在婴儿时期都有吃手的过程,那时是正常现象。随着他的双手能抓...
全文
逃避自由中的破坏欲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7-25 10:26
逃避自由的破坏欲是什么?就是说任何时候要打破常规,应该是这种想法,打破常规的想法
无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意思,有无可避免这个词吗?
2个回答2022-06-02 03:50
不可避免:无法避免而定要发生。 是成语 无可避免:意思相近 但不是固定短语,书面语很少用到,一般是误用为(不可避免),口语和方言有用到。
指坏事情要发生了,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2-09-28 21:50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指坏事情要发生了,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是什么成语
2个回答2022-12-24 07:45
在劫难逃 【解 释】 迷信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也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1个回答2024-02-13 12:55
这个怎么说呢?很多方法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比如现在的教育方式,都是可以的。还是建议多给孩子做一些训练,比如注意力训练,情商提高训练等等。(中国注意力训练网解答。)
《系统破坏者》在哪能免费看
1个回答2023-11-26 20:29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