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广为流传的一首咏月词是?

2023-11-17 10:01

苏轼广为流传的一首咏月词
3个回答
公元1076年,苏轼39岁,此时的他在密州任知州。中秋佳节来临,苏轼和同僚好友自然少不了欢聚对饮,喝到酩酊大醉之时,再想想自己和胞弟苏辙已然7年未曾团聚。面对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苏轼趁着酒兴,写下了那首横绝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上阕苏轼望着那轮圆月,思绪已然腾飞,所以这首诗起句很突兀,问的问题也很离奇。举杯问苍茫夜空,明月是什么才有的?词人此时已然大醉,要不也不会将青天当作自己的好友,而关于明月的叹问似有追溯明月起源的感觉,但实则是对于造化神奇的感叹,也有对于明月美好的赞美。紧接着两句是词人对于月上宫阙的想象,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日子,想来也是热闹非凡,要不又怎会又圆又亮。想到这样的美好的,词人便不由想要乘风而去,到月宫去感受一番那般热闹,这其实也是对明月的进一步赞美。

但是紧接词人却来了个转折,天上明月虽好,但是想来天上太过寒冷,自己恐怕难以忍受,所以还是留在人间为好,这几句其实表达的是词人对于人间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上阕最后两句则是将这种热爱进一步推进,既然人间美好,那不如趁此月色,起舞弄影,岂不快活。整个上阕给人的感觉颇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气势。

下阕则是从词人望月逸兴壮思转到怀人。而词人所怀念之人正是自己的胞弟苏辙,明月映照着自己不能成眠,只因思念之情满溢,想此中秋佳节不能团圆思念亲友的离人不在少数,或许他们也和我一样无眠。因为愁思所以词人不由对于明月也有了埋怨,为何天上的明月也这么不知趣,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这样的埋怨看似无稽,实则却进一步加深了离人的愁思。

不过紧接着词人却又来了一个转折,似乎在为月亮开脱。虽然人有悲欢离合,但是月亮也不是常圆,她也有她的遗憾,也会有阴晴圆缺,世间之事其实大抵如此,又岂能尽善尽美。这几句实际上是词人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事情就是这样,我们也不应有太多埋怨,应该保持达观,月有阴晴,人也会有再聚之时。最后两句可谓千古绝唱,虽然词人和胞弟相隔千里,但是仰望着同一轮明月,似乎此时此刻两人的心神早已相交,而对彼此最美好的思念和祝愿也通过明月传递给了对方。

苏轼这首咏月词堪称神作,虽然咏月诗词不胜枚举,但这一首却担得起史上最经典的赞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青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昨天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中同行。

各郡的百姓都讴歌你,不忍心你离去,你在三朝为官,多么光荣。送走你我独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公元1076年,苏轼39岁,此时的他在密州任知州。中秋佳节来临,苏轼和同僚好友自然少不了欢聚对饮,喝到酩酊大醉之时,再想想自己和胞弟苏辙已然7年未曾团聚。面对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苏轼趁着酒兴,写下了那首横绝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上阕苏轼望着那轮圆月,思绪已然腾飞,所以这首诗起句很突兀,问的问题也很离奇。举杯问苍茫夜空,明月是什么才有的?词人此时已然大醉,要不也不会将青天当作自己的好友,而关于明月的叹问似有追溯明月起源的感觉,但实则是对于造化神奇的感叹,也有对于明月美好的赞美。紧接着两句是词人对于月上宫阙的想象,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日子,想来也是热闹非凡,要不又怎会又圆又亮。想到这样的美好的,词人便不由想要乘风而去,到月宫去感受一番那般热闹,这其实也是对明月的进一步赞美。

但是紧接词人却来了个转折,天上明月虽好,但是想来天上太过寒冷,自己恐怕难以忍受,所以还是留在人间为好,这几句其实表达的是词人对于人间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上阕最后两句则是将这种热爱进一步推进,既然人间美好,那不如趁此月色,起舞弄影,岂不快活。整个上阕给人的感觉颇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气势。

下阕则是从词人望月逸兴壮思转到怀人。而词人所怀念之人正是自己的胞弟苏辙,明月映照着自己不能成眠,只因思念之情满溢,想此中秋佳节不能团圆思念亲友的离人不在少数,或许他们也和我一样无眠。因为愁思所以词人不由对于明月也有了埋怨,为何天上的明月也这么不知趣,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这样的埋怨看似无稽,实则却进一步加深了离人的愁思。
相关问答
苏轼 《咏中秋》
3个回答2022-07-03 05:14
《咏中秋》 苏轼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竟放人间添鼎色,玉立娇羞亮眼中; 悔偷灵药奔月宫,千杯沉醉又中秋; 一年明月今霄多,有酒不饮奈月何?
苏轼咏梅词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27 21:05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定风波红梅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
全文
苏轼咏月诗词
1个回答2022-09-07 23:06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的卜算子咏梅
2个回答2023-02-20 14:27
《卜算子·咏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卜算子·咏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
全文
苏轼咏梅花的诗词
2个回答2022-11-22 02:22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 苏轼 ...
全文
苏轼的著名咏月诗句
3个回答2022-09-07 12:3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简述苏轼生平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05: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
全文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苏轼为什么叫做苏轼?
1个回答2023-01-01 17:15
轼是古代车前面的扶手,处于显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没有却总觉的缺少点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饰自己
苏轼为什么叫轼
1个回答2023-05-03 03:31
苏轼叫轼的原因如下 一个是车的前轱辘,一个是车的后轱辘都是车贴近地的部分,起这个名字的目的是希望他俩日后踏踏实实,不要忘本.苏洵《名二子》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