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赏析

2023-11-18 14:31

1个回答

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_、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_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_于公,公令_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_,使去之。_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_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_同舟,使舟人不得杀_,“方乘舟时,_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_、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总之坐实诗的本事,似乎比较牵强,还是将此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

这一次动情的送别,发生在河边。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同是一首送别诗,《邶风·二子乘舟》写得远比《邶风·燕燕》单纯。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泻,也没有《燕燕》那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因为背景全无,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适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人间之情”。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而与诗人一起唏嘘、一起牵挂,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

相关问答
佚名《二子乘舟》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4-03-17 22:39
二子乘舟原文: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子乘舟翻译及注释 翻译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 ...
全文
二子乘舟译文及鉴赏
1个回答2024-03-16 07:53
二子乘舟译文及鉴赏1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翻译:    译文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
全文
柏舟赏析
1个回答2023-08-29 12:21
从此诗的野拍内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其抒情口气,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颂梁羡这两句是虚写,为设...
全文
刻舟记赏析!
1个回答2022-09-05 09:41
爱好无辜的哈瓦端午好的撒美女嗲好的女孩次哦重启完iolasjdciahdhiohdhdioawhgdhkas。
朱熹《水口行舟》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0-06 20:01
具有教育意义
如何赏析诗经《柏舟》?
1个回答2022-05-16 21:11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1],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全文
赏析活板和核舟记
1个回答2023-02-03 18:51
《核舟记》一文作者开篇点出“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巧”一词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然后具体通过一个“长不盈寸”、“大苏泛赤壁”的核舟,从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两个方面来证明其技艺的“奇巧”;句...
全文
《核舟记》全文赏析
1个回答2023-12-13 18:44
导语:《核舟记》相当于一篇说明文,详细介绍了核舟的精妙之处,下面是全文赏析,欢迎参考! 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的表现...
全文
二子乘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0:10
卫宣公的庶子朔(人名)觊觎公子及(人名)的储君之位,与母亲齐姜(人名)进谗言给卫宣公,后三人设计要在公子及出门路上将其杀死。朔有一个亲兄弟叫公子寿,他与公子及的关系极好,得知此事后告知公子及,公子及却...
全文
诗经二子乘舟作者
1个回答2024-03-09 13:19
碎裂fGiP8 :你好。 《邶风 二子乘舟》: 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思伋、寿也内,争相为死,【国人伤而容思之,作是诗也。】 原诗: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yánɡ...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