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是否真实?

2023-11-19 23:33

6个回答
不好说!
不孝有三中第一条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但是~~~~~~~~~~~~~~~~~

有可能哦!孔子也不会什么都会做的很好的!
想当初,他还大骂让“始作俑者”绝后呢!
他坚决拒绝以俑来代替活人殉葬。(以致于现在的始作俑者都成了带头做坏事的人了!)
所以说,孔子也不见得十全十美!
※有一次,孔子从外面回来。突然看见他的一位弟子在手里拿了一粒米粒,正要往嘴里送。孔子连忙叫住他,问怎么回事。他的弟子说:“我刚才不小心把米粒碰到了外面,所以才捡起来吃的。”“对不起,我错怪了你.孔子向他的弟子道歉。※
有可能哦!孔子也不会什么都会做的很好的
我觉得不是。好好来分析那个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另说,父为什么偷羊?应该是为了家,为了儿子。在这里,隐,可以理解为忍,屈从。那这句话的意思为,父亲为你忍辱负重,承担重担,你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不为家里分担!承担相应重任!还不理解父亲。这是我个人观点,本人不崇拜孔子。个人意见,呵呵。有理的话,给点分
真的有。儿子是亲近之人,不应背叛。就像律师为代理人保密一样。
这是真的!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意思是:
叶公告欣孔子:「我们这里有一个能行直道的人,他父亲窃人羊,他出来证明了。」孔子说:「我们的直道和此相异。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便在其中了。」〔《论语.子路》今译〕

叶公说的「直」是坦白。他从法理的关系来看,父亲偷了羊,儿子便去告发他。叶公认为这是正直的行为,因为偷羊毫无疑问是犯法的事。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要维护社会公义,有人犯法,便应不理亲疏地加以指证。

孔子则从人伦关系去解释。他认为「直」是率直的性情。儿子不肯作证,是不忍心见到父亲受到惩罚,指证父亲偷羊是违背亲情的行为,因此隐瞒此事。这是亲情的流露,是合乎「直」的品德。孔子并不同意叶公的说法,因为从孔子及儒家的立场,那位坦白的儿子太不近人情了。
相关问答
曾子是否是孔子的学生
1个回答2024-02-22 08:15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仁孝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
全文
孔子说打架是否用砖
2个回答2022-09-09 00:20
外伤用刀。内伤用砖. 兄弟要命请用低低喂
刘思齐改嫁孔令华,孔令华是否是孔祥熙的后裔?
1个回答2022-06-24 14:57
当然是,我也是孔子的后代,他是“令”字辈的,我奶奶也是。
《孔乙己》中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2个回答2023-01-14 19:45
是一个意思、不过孔乙己这样说是他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用偷这个字眼把他跟小偷混为一谈。减低他的身份。所以才用“窃”字
如何评价《知否》中的孔嬷嬷?
2个回答2023-05-08 23:35
孔嬷嬷是个德高望重的好嬷嬷,为人善良厚道,对人有礼貌,还很有责任心。
冒名顶替案频繁,是否有辱孔子?
4个回答2023-11-24 14:17
是的,孔子教化大众,希望大家诚实守信,踏实努力,而很多人为了走捷径,采用冒名顶替,好孔子的思想相违背。
孔子的理念是否有这样的观念
2个回答2023-10-23 12:35
应该是没有吧
瞳孔 是否 就是 眼睛中间的 小黑圆点?
2个回答2023-08-24 16:25
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槐察孔,为光衫蠢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平滑肌的伸铅塌茄缩,可以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读犀牛和犀牛鸟你懂得什么?
1个回答2024-06-20 01:38
读犀牛和犀牛鸟你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在某些方面,我们要依赖他人,而在另一些方面,我们又可以恩惠与他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长处造福于人,那么就能同他人创造一种共生的境界,那...
全文
日语有关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6-20 01:37
你如果没有基础的话,先学五十音图。再学单词和语法。五十音图有《日语零起点》等等···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