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胡瑗分斋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2023-11-21 09:03

1个回答

简述胡瑗分斋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意义如下:

1、具体内容:分斋教学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

2、意义: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则是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这是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在当时被太学取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瑗的“分斋教学”服务于其“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他针对当时“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主张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各类实用型人才,要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实行“分斋教学”,在培养传统的理论研究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在这一点上,“分斋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目标追求。

胡瑗的“分斋教学”制度,充分继承了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发展需求也各不相同。

胡瑗通过“分斋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现代教育应该遵循的教育规律与理念。

分科教学的培养策略:

胡瑗的“分斋教学”本质就是分科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学会更多的实用技能与本领,更好地服务国家与社会。因此,他将“治兵”“水利”“历算”等技能引入“治事斋”,让学生有更多内容可选。

在实际教学中,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论其所学”。胡瑗在教学内容上的突破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变革对现代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关问答
简述胡瑗分斋教学制度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1个回答2023-11-25 09:34
简述胡瑗分斋教学制度的具体内容及意义,详细介绍如下: 一、具体内容: 胡瑗分斋教学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之一,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住宿与学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培养品德和学术能力...
全文
胡瑗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4 15:06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胡瑗墓的关于胡瑗
1个回答2023-11-27 05:29
1、胡瑗墓(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嘉祐四年(1059)农历六月初六日,胡瑗于杭州辞世,次年十月初五,其长子胡志庚扶灵“葬乌程何山之原”,即现在位于距湖州市7公里的南郊道场乡青山坞胡峰基的幽谷处...
全文
胡瑗的“明体达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0 16:22
明体达用是中国古代实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宋元明清以来的“实学”思潮肇始于二程。二程“实学”概念的提出首先是从经学导入,并明确地提出了“治经,实学也”的命题。 明体达用内涵却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学所能范围...
全文
胡瑗是()时代的著名教育家
1个回答2024-01-29 20:15
3 ① J
范仲淹和胡瑗
1个回答2024-02-19 01:11
都不是,范在1014年中举,此时胡在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呢。 不过胡对范有举荐之恩,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宋仁宗派范仲淹守西北边陲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年48岁的胡瑗又由范仲淹推荐任陕...
全文
胡瑗苦学成才
1个回答2023-11-27 16:57
胡瑗苦学成才 胡瑗,世居陕西定堡,人称“安定先生”,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为“宋初三先生”之一。 宋代人胡瑗,生于小官吏家庭,七岁便跟随父亲学写文章,十三岁便能读通《...
全文
胡瑗,泰州人的骄傲
1个回答2023-11-23 14:17
    胡瑗,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是中国理学先驱,是集教育家、理学家、音乐家、军事家等于一身的奇才。他的的学生宋神宗称他为“真先生”;范仲淹尊之为“孔孟衣...
全文
宋史胡瑗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10 03:57
译文 【胡瑗传】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于吴地,达四十余年。 景..初年(1034),朝廷改定雅乐,下诏求通晓音律之人。范仲淹特荐举胡瑗,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咨询。之...
全文
胡瑗有哪些治学小故事
1个回答2023-11-29 21:04
原文: 宋,胡瑗,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翻译: 宋代,胡瑗。在他还是平民的时候,同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