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只有将维护自己的权利作为一项义务,才能根治讹人这一社会毒瘤”?

2023-11-21 16:36

1个回答
近年来,坊间时不时地就会有因帮扶摔倒老人被讹之事的报道,事件也会因之而被冠以某地“彭宇案”的名头,进而引起社会上关于“扶不扶”的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其实,在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对摔倒之人,不拘老幼,路人都该去扶一把,这本是自然而然且天经地义的,而今居然成了热议之“事”!说实话,这倒不是因为现代社会世风日下,人们失去了守望相助的心力和能力,而是有被扶之人讹人的恶例,并因此造成了帮扶之人“扶不起”的后果,必然会使人们遭遇相同情境时变得谨慎,担心被讹,也就终至于都“不敢扶”了。

这几年因扶人而被讹的事件着实不少。前些年在四川某地,三名9岁的小学生去扶一位摔倒在路上的蒋姓婆婆,却被老人抓住不放,声称自己是被孩子们撞倒的。随后,蒋姓婆婆及其子龚某某对孩子们不依不饶,要求赔偿医药费等各种“损失”。在纠缠了5个多月后,不堪其扰的家长们只好以蒋姓婆婆涉嫌敲诈勒索为名,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以证清白。公安机关经过缜密的调查,认定老人系自行跌伤,并非三名小学生推倒所致,其向孩子们索要医药费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遂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决定对蒋姓婆婆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其已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决定。对此结果,孩子们的家长表示如释重负,认为在还孩子们清白的同时,“坏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罚”。而那三个涉世未深的小学生也很高兴,“我们终于解脱了”,当问及以后是否还会搀扶摔倒的老人时,孩子们的回答是“老师和爸爸妈妈经常教我们,如果别人遇到困难,应该去帮助他们”,面对如此纯真烂漫依然的少年,讹人者不知会不会感到羞惭。

而在江西上饶,也有三名中学生在放学路上结伴而行,当他们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时,毫不犹豫地上前将其扶起。而老太太则非但不表示感谢,反而诬陷是三个孩子撞了她,并向他们索要“吃药钱”,开始时是50元,最后居然狮子大张口,竟至要10万块钱去住院!幸得两名路过的大学生帮忙查看监控,还原了事件真相,才得证孩子们的清白。网友们对此很是愤恨,认为该老太太对他人的善意帮助不仅不感激,还反过来勒索钱财,其行为实在可恶,直呼应对讹人者“入刑”,以惩其恶。

而发生在河南洛阳的另一起事件,则是一位老人在一商店门前买菜,不知何故,突然跌倒在地。商店店员小刘急忙上前将其扶起,却被老人质问“为什么要害她”,并坐在店门前“讨说法”。警察调出监控,证实在老人摔倒前和小刘根本没有接触,才使蛮横的老人闭嘴。嗣后,老人在其家人陪同下回了家,而对小刘却吝啬到连声谢谢都不肯说。小刘对此倒也顾不上计较,反而有些庆幸,“如果没有监控,我现在肯定在为她看病呢。”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讹者在历经艰难证明自己清白后,都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对讹人者没有进一步地追诉。在四川三个小学生的案例中,只是家长们不堪蒋婆婆及其子长达五个多月的纠缠,才最终选择了报警,当警察对讹人者做出治安处罚后,此案即告终结,更令人怜惜的是这些孩子们“小人儿不计大人过”,不仅原谅了讹人者,还表示以后仍会继续助人。在上饶和洛阳的案例中,讹人者竟是堂而皇之地拍屁股走人,留下做好事的三个中学生和店员小刘,不仅未想到追诉讹人者的诬告行为,反而“庆幸”多亏有那些无处不在的“监控”帮忙,才免了无妄的纠缠和麻烦。

有了这些活生生的例证,人们在遇到摔倒之人时,对于“扶不扶”自然就得权衡一下,更有人支招,在扶之时要录下视频,留个证据,或者请其他目击者帮忙,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言,以便将来真的被讹时好举证“自救”。人们在分析“扶不扶”之“成”问题的成因时,有从道德层面切入的,认为这些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关怀,确乎是有些人心不古了;也有从医疗保障方面着眼的,认为摔伤后的救治与康复所用不菲,故摔倒老人及其子女也就能讹一笔是一笔,将自己的损失转嫁给他人,也是符合人性的;还有人认为那些讹人者有品德问题,本来就坏,只不过是“坏人变老了”后的自然表现,不足为奇;当然也有人将其归结为南京“彭宇案”所开的恶例,认为是法院判决扼杀了助人之风。

找到产生问题的根由,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述分析听上去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单纯地埋怨讹人者的德行,希望他们能够良心发现并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笔者认为,与其如此,倒不如从被讹者方面入手更易见成效。像前述在救人前保留证据的做法就很值得提倡,而一旦出现被讹情况时,被讹者就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去起诉诬告者,不仅不能让其从讹人的行为中获利,还要让其因讹人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被讹者只有将维护自己的权利作为一项“义务”,才有可能根治讹人这一社会毒瘤,因为社会上恶行成风,实源于好人的沉默。

就在前不久,浙江的滕先生,就因在路上扶起骑车摔倒的曹先生,被对方报警而诬其为肇事者,在交警证实此事与滕先生无关后,被讹的滕先生决定起诉,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在当地报纸的非广告版面上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金华婺城区法院受理了该案。在法院工作人员见证下,曹先生的儿子小曹最终向滕先生道歉,双方签字确认和解,决定不再继续进行诉讼程序,1元的损害赔偿不用再交,而原本要求登报道歉所需的五六千元费用,则将捐给金华市的红十字会。虽然很遗憾本案没有走完完整的法律程序,不过本案中滕先生起诉的的意义,正在于让讹人者既受到金钱上的损失,又意识到对扶助者的歉意且能真心悔过。社会上像滕先生这样“较真儿”的人多了,讹人者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惩恶扬善是法律的功能之一,在许多讹人事例中,正因为讹人者的恶行没有受到惩罚,才使同样的剧情屡屡上演。讹人者的目的既然是诈取钱财,那就通过法律的惩罚,让其在钱财上遭受损失,只有惩罚到让其“肉疼”,才能有效遏制讹人之事的发生。古罗马西塞罗在《论义务》中说,“对曾经对你行不公正的人也存在一些义务,应该履行。要知道,报复和惩罚有一定的限度——有时行不公正之人也许只要能后悔自己的行为也就够了——使为恶者自己以后不再为恶,也使其他人较少为恶。”当被讹者担负起追惩讹人者的义务时,那些“变老了的坏人”自然也就无从发“坏”了。
相关问答
维护权利的故事
2个回答2023-11-18 22:39
【案例1】小刘在公司两位领导的争斗中婉拒了一位领导的笼络 ,后来这位领导成为小刘的主管领导,便借机对小刘打击报复。2002年12月,小刘莫名其妙地被公司以无法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小刘当日领到当月工资及...
全文
纤维瘤要怎么治疗方法
1个回答2022-12-24 19:12
建议手术切除
故事中,吕慧娴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他的权利?
3个回答2023-12-02 10:48
故事中,吕会贤受到侵犯的权利非常多,比如说人身权利自由的选择权,还有饮食权,健康权,生命权说话的权利,这些都受到了侵犯。
子女监护权的权利和义务
1个回答2023-11-27 18:35
法律主观: 要区分 监护权 和 抚养权 的区别,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有孩子监护权并不代表有 孩子抚养权 ,有孩子抚养权一定有孩子监护权。 夫妻离异之后,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不受影响,因为,父母对子女的...
全文
纤维瘤怎样治愈?
1个回答2022-09-21 05:55
纤维瘤的治疗目前只有手术摘除,没有药物能够消除,成因不明,无法预防,饮食调节方面,没有发现一个明确有效的方案,很多时候还只能归结于个人体质,有的人满身脂肪瘤,有的人老长肾结石,和他们在一起同吃同住的人...
全文
如何治疗纤维瘤
2个回答2022-09-21 05:55
任何肿瘤: 胃是人体第二大脑,胃是百谷之海,胃是百病之本,调病必先调胃,只要脾胃功能调和,许多病症将迎刃而解! 经调理后反映过程: [1]调理3-5天后,胃口明显增加, {2}调理3-5天后,舌苔向好...
全文
小学生在社会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1个回答2023-11-25 01:27
小学生在社会当中呢,也和其他的公民一样,具有以受教育的权利,嗯,在家庭当中呢,儿童呢?保护法,反家庭暴力,受法律的保护,家长呢叫你呢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嗯,家长打孩子也要改变方式,学校要有义务教育法的免...
全文
大学生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个回答2024-01-20 10:22
不仅是大学生,各个阶层的人都一样,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要学法,知法,用法.
大学生打工权益维护
1个回答2024-01-26 01:15
  大学生打工权益维护   那么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来看待:一、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1、劳动局的劳动监察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一些违法雇工及拖欠工资的行为进行管控...
全文
推能组什么词?
1个回答2024-06-07 17:49
推广、 推敲、 推动、 推测、 推销、 推荐、 推移、 推辞、 推进、 推却、 推崇、 推见、 推介、 推许、 推服、 推子、 推卸、 推诿、 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