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2023-11-25 12:48

6个回答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礼物表示慰问,齐桓公成为霸主。得益于“尊王攘夷”的策略,即尊敬周王和阻止周边民族对中原侵犯的旗号,团结一些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和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出兵阻止了楚军的北进。
是葵丘会盟
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丰子带为太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在首止和诸侯见了面,一起住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郑国不要参加结盟。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后来,齐国又去攻打郑国,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
管仲少时老母在堂,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所以后人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是葵丘会盟,以下是葵丘会盟的详细经过
  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丰子带为太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在首止和诸侯见了面,一起住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郑国不要参加结盟。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后来,齐国又去攻打郑国,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
说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九次会盟各诸侯国,以示自己的强大,称霸各诸侯。
九合诸侯是指春秋时期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多次诸侯盟会。九是虚指,表示次数很多,并不是实际次数。根据《春秋》记载齐桓公在位时大的诸侯盟会有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四次。其中最重要的是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标志着其霸业达到春秋时代极盛的顶峰。
相关问答
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一事
1个回答2024-03-07 00:39
葵丘会盟   地点:葵丘(今河南兰考)    简介: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
全文
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1个回答2024-03-01 16:00
九合诸侯,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 根据《春秋经》齐桓公在位时大的诸侯盟会有: 前681年春,齐宋陈蔡邾:北杏之会 前680年冬,齐宋卫郑单:鄄之会 前679年春,齐宋陈卫郑:鄄之...
全文
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1个回答2023-12-04 11:23
“桓公九合诸侯”指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在这一系列的会盟之中,齐桓公正式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 对于齐桓公到底组织了多少次会盟的次数,历史上的记载是不同的。《论语》中说“齐桓公,...
全文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4 12:48
九合诸侯:多次会合诸侯。“九”,不是确数,极言其多。一说,“九”便是“纠’,古字通用。“合”,集合。 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中之力也,如其人”的意思
3个回答2022-12-14 14:17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翻译 :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注释: 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 ...
全文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30 13:45
桓公多次会盟诸侯,不使用武力的手段,都是管仲的功劳啊
管仲九合诸侯 管仲九合诸侯是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3-04 14:30
是“恒公九合诸侯”(孔子说,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都没有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
恒公九合诸侯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9 03:40
齐桓公举行的大型的诸侯会盟。比较大型的有: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会宋、秦、蔡、邾于北杏。 桓公六年(前680年),会周卿单伯、宋、卫、郑于鄄。 桓公七年(前679年)会宋、秦、卫、郑于鄄。...
全文
齐桓公九合诸候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10
九合诸侯,指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论语·宪问》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史记》也有记录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谷梁传》称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
全文
扁鹊见蔡桓侯,蔡桓侯是齐桓公吗?
1个回答2024-01-26 13:50
《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晚期,记录的以战国时期为主的寓言故事。其中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给很多人造成了误会。首先有个概念,蔡桓公;齐桓公;齐桓侯、蔡桓侯;这是三个人蔡桓公,是春秋时期蔡国国君;齐桓公,就是春秋...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