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商原文_翻译及赏析

2023-11-26 22:00

1个回答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卜商

贡献

子夏易传

史载孔子弟子卜子夏传《易》并有著作《子夏易传》传世。

对子夏易学的一些问题学者存有争议。《子夏易传》作者是卜子夏还是汉人韩婴,本文对古籍所记载初步考察《子夏易传》确有古《易》面貌确为卜子夏韩婴不是的。

另一方面子夏既熟知《易》之中的“象数”、“卦气”等仲尼古义,又能秉承仲尼古义所创发的“观其德”,并以哲学“新义”深入的契会,显现的反映出子夏易学秉承“古义”,兼容“新义”的思想特色.子夏于诸经也皆有钻研各有所侧重。

他尤善于《诗》《乐》曾作《诗大序》;他也研习《尚书》但不如他经;他擅长《易》理今传孔子《易传》很可能出于子夏的传述;他于礼学则长于丧服研究撰有《丧服传》;于《春秋》学发挥《春秋》微言大义的《公》《谷》二传都出于子夏的传授。子夏修习儒经擅长发掘经文的微言大义。孔子“述而不作”他整理编订六经寄寓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子夏所传经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作用。

全面继承孔子

生平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如:

“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记·儒林列传》)。

 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近人有以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韩非子称“儒分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为将之视为法家(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子夏像)。

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

后人评价

活了一百多岁的卜商先哲,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传播儒家学说上,独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学笃志,传授五经,后世治五经的学者,大都认为他们的学说托之于卜商的传授;他不但学识渊博,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更重视躬行实践,讲究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讲学,离群索居,继承孔子的未竟事业,活到老,学到老。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肯定其文学能力。
子夏的生活较为清寒。《说苑·杂言》称他为人“甚短于财”;《荀子·大略》则说“子夏家贫,衣若悬鹑”。但这也造就了他的孤独傲慢和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他说:“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銙于五兵,而辞不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
别人劝他出仕以改变处境,他表示不愿去争蝇头小利,以免“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子夏表示:“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孔门弟子的不同特征,连齐国的晏婴都有耳闻,《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记晏婴曰:“臣闻仲尼居处情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意志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与颜回等人在一起可以积德行善,而与子路、子夏在一起,则可以免于“气郁而疾,意志不通”。在这里子夏为人爽直,无所畏惧的特征被突出地体现出来。

子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交友时有一定的选择,所以孔子预言自己去世后子夏会更进步。《说苑·杂言》记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还说(悦)不如己者。”子夏与子贡(端木赐)不同,子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正是自己不断进步的前提。《说苑》这里的说法应当是可信的,《论语》中的一段记载正可以作为佐证。

《子张》记曰: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拒人也?”

《论衡·知实》引《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然后评论说:“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子夏有圣人一体而不具,与颜渊等人还有一些区别。《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有子贡对子夏的评论:“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这基本概括了子夏的为人性格特征。

子夏曾经收徒授学,所收门徒可能为数不少。《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防传》注引《史记》曰:“孔子没,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论语·子张》中记有“子夏之门人”与子张的对话,《墨子·耕柱》也有关于“子夏之徒”的记载。子夏在魏时所收弟子可能为数不少,《世本》之《秦本·姓氏篇》称“魏有子伯先,子夏门人,居西河”;《史记·儒林列传》则记曰:“自孔子卒后……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这里是说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都跟从子夏等人学习。《吕氏春秋·尊师》则具体指出了“段干木学于子夏”。有学者误解《史记·儒林列传》的记载,称田子方、吴起、禽猾厘皆为子夏弟子,不妥。

子夏的晚年是孤独的,他因丧子而双目失明,《礼记·檀弓上》等说他过著“离群而索居”的生活。

子夏墓

相关问答
《卜算子》王观赏析
1个回答2022-12-08 14:00
好👌 Good!
赏析《卜算子·咏梅》
2个回答2022-07-27 08:29
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受到风雨摧残和群花妒忌的梅花自喻,宣称:即使被粉碎成尘土也不会改变它芳香的品质.虽然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坚持,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孤芳自赏的心情. 俏:俏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达了作...
全文
怎么赏析《卜算子咏梅》?
1个回答2023-02-11 03:40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赏析
1个回答2022-11-22 08:01
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受到风雨摧残和群花妒忌的梅花自喻,宣称:即使被粉碎成尘土也不会改变它芳香的品质.虽然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坚持,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孤芳自赏的心情. 俏:俏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达了作...
全文
卜算子 咏梅 赏析
2个回答2023-04-10 08:07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冬天的萝卜》 赏析李娟!
1个回答2024-04-17 12:16
冬天的萝卜 赛人参(谚语)关于萝卜的谚语还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秋冬萝卜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十月萝卜小人参。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萝卜上了...
全文
李商隐无题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7-21 20:39
追忆离别前的欢畅,无奈尽化作离别后的惆怅……
《冬天的萝卜》 赏析李娟!
1个回答2023-12-10 22:53
冬天的萝卜 赛人参(谚语)关于萝卜的谚语还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秋冬萝卜小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十月萝卜小人参。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萝卜上了街,...
全文
名人名言加赏析!!!!!重要的赏析急
1个回答2024-03-14 18:04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赏析---------第一种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人生一遭?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歌我笑如梦中”的态度,把时间都在嬉戏...
全文
名人名言加赏析!!!!!重要的赏析 急
1个回答2024-03-18 23:23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赏析---------第一种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人生一遭?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歌我笑如梦中”的态度,把时间都在...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