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堂(上)|第一章·办学授徒(2)

2023-11-27 05:07

1个回答
大约在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创办了私立“孔子学院”,开始办学授徒。孔子早期弟子颜无繇(路)、仲由(子路)、曾点(晳)、冉耕(伯牛)、闵损(子骞)、冉求(子有)、冉雍(仲弓)、颜回(子渊)、高柴(子羔)、公西赤(子华)等人先后从学。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有若(子有)、曾参(子舆)、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等人又先后从学。

孔子开办私学的动机,可以用《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意思就是,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们并形成良好的风俗,就一定要从办学校、兴教育入手。孔子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孔子办学,是收“学费”的。

脩(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礼记·少仪》中说:“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这里的“束脩”,意思是“十脡脯也”,就是十条干肉。《礼记·檀弓上》记载,齐国的大夫陈庄子去世了,向鲁国发讣告。按礼,国君对于他国大夫去世,仅需派使者吊丧即可,不必亲哭,但鲁穆公不懂这些,又不想去行哭礼,就向鲁国大夫县琐询问相关的礼仪,县琐说:“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竟,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古时候的大夫与国境外的人交往,哪怕是一束干肉的往来都不可能,即使您想为他行哭礼,又怎么能为他去哭呢?这里的“束脩”,就是十条干肉,算是微小的礼物。朱熹的《四书集注》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

孔子办学的时候,收点学费或者叫见面礼大概是符合礼的。同时,孔子办的是私学,不收点学费,孔子将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了。但是,学费的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十条干肉大概最低标准,因为孔子说,只要拿来十条干肉,“吾未尝无诲焉”,我就教他。

《后汉书·伏湛传》有“自行束脩,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语,《后汉书·延笃传》亦有“吾自行束脩以来”语。这里的“自行束脩”,均作为开始接受教育的意思了。《资治通鉴·唐纪三》记载,隋末,王世充称帝,立其子刘玄恕为汉王,又以国子助教陆德明为汉王师,“令玄恕就其家行束脩礼”,德明不受。

东汉郑玄注《论语》,将“束脩”注为“谓年十五以上也”。李泽厚《论语今读》亦采用上述说法,认为这与孔子所讲“十有五而志于学”,书传“十五入小学”相应。于是,本章就可以翻译为:“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根据这一解释,李泽厚认为,“从年岁看,孔门是高中、大学水平。看来孔子不教发蒙小学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认真研究之后,我发现大家其实冤枉了孔子。因为这里所说的‘束脩’并不是指肉干,而是指可以行束脩之礼的人,也就是十五岁以上的人。换言之,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孩子,孔子就愿意教诲。”

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依我的看法,问题在‘自行’两个字。‘自行束修’是自行检点的意思。如果说束修是腊肉,孔子三千弟子,哪里吃得了这许多腊肉?放也没有这样大的地方来放。还有孔子的学生中如颜回,连一个好一点的便当都没有,哪里来的腊肉送给老师?而孔子不但教他,并且以他为最得意的学生。我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思想是说,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检束自己而又肯上进向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这是我和古人看法所不同的地方,所谓自行束修,就是自行检点约束的意思。”

但是,从所引史料也可以看出,先秦在使用“束脩”一词时,是十条干肉的意思,而汉代学者在使用时,变成了束脩是十五岁以上的意思,或者成为开始接受教育的代名词了。

“孔子学院”都教些什么呢?

文是指文献、古籍等,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文化课。行是指德行。忠是指对他人、对事业尽心竭力。信是指诚信。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孔子家语》记载说:

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名弥牟。文子对端木赐(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们读《诗》和《书》,然后教他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道理。讲仁义,观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学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谁更贤明呢?”端木赐(子贡)回答说不知道。

《史记》记载说:

孔子的弟子,《史记》列77人,《孔子家语》列76人,《论语》中有名有姓的弟子大概29人(见本书下篇《弟子篇》)。

对于孔子弟子中的优等生,《论语》也有记载。

“孔子学院”设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系。“德行”是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言语”是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政事”是指能从事政治事务。“文学”是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对于这些优等生的评定,当是儒家后学者的评价,而不是孔子的原话。

周朝的时候,专门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学”要求学生要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也包括这六艺。

“礼”是礼仪制度。“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乐”就是音乐。“六乐”包括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就是射箭技术。“五射”包括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就是驾驶马车的技术。“五御”包括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就是识字。周礼对“六书”没有记载,后人多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式指“六书”。

“数”指理数、气数。《广雅》说:“数,术也。”但《周礼》没有关于“九数”的记载。

有一次,端木赐(子贡)跟同学们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我们能听到、学到,但老师关于人性和天道的思想,我们没学到。端木赐(子贡)的话,似乎隐隐地有一点对孔子的不满,好像认为孔子没有把全部学问教给弟子(《论语·公冶长》5·13)。

也许是哪个同学向孔子打了小报告,让孔子听到了端木赐(子贡)说的这番话。有一次在课堂上,孔子进行了辩解和说明。

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一般是长辈对晚辈,或者平辈之间说的话,相当于你们、你们这些人。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综观《论语》,孔子确实很少谈到性与天命的问题。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还是谈过这样的问题的,只不过是与鲁哀公谈的。《孔子家语·本命解》以鲁哀公问、孔子答的形式,论述“人之命与性”。在《礼记·哀公问》中,哀公问君子何贵乎天道,孔子回答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不闭其久,是天道;无为而物成,是天道;已成而明,是天道。”所以,子贡的“抱怨”也不无道理。
相关问答
授徒的“授”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5 10:13
释义 1.给,与:~予。~权。~命。~奖。~旗。~衔。~意。 2.教,传给:~业。授徒. 相关组词 传授 教授 授予 授权 讲授 授时 函授 授受 授粉 面授授命 授课 授意 授奖
孔门之徒的徒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16 12:15
徒:就是 学生。
收徒和授徒的区别
1个回答2022-10-09 21:20
前者是招收,后者是传授。 收徒是招收徒弟,授徒是要传授给自己某个已有的徒弟技艺、知识等。收徒,续的是前世今生缘分,授徒,继的是国粹传承血脉。 传授,汉语词汇。拼音:chuán shòu讲解、教授学问、...
全文
“授徒慎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05 00:10
授徒:授,传授,授业.授徒,意思就是“教育弟子、学生”. 慎思:谨慎地思考. 授徒慎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要谨慎思考,不能误人子弟. 楼上把“授”解释为“收”,不妥.
课堂上老师的讲授起到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2-08 19:47
1、通过课堂讲授发挥诱导作用2、通过课堂讲授发挥情枣行感教育作用 3、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思考 4、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活动悄迅5、通过课堂讲授进行小结。 6、通过课堂讲授提出希望启岩此或要求。...
全文
吕英教授的徒弟
1个回答2024-02-15 15:03
吕英教授的徒弟 吕英教授的徒弟,还有许多名字,如果要列出全部,将非常繁琐,但是可以列出一些,如: 李汉威、陈晓晖、林芳瑜、陈家骏、戴晓芳、培睁掘黄思涵、陈宗安、谢丰文、黄子萱、刘子淳、谢宇轩、林昊轩...
全文
师傅传授徒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0 16:14
关怀备至,和蔼可亲,款曲周至,深入细致,无微不至,衣食住行,蔼然可亲
安徒生童话跳蚤和教授好句?
1个回答2024-02-06 07:03
好词:倒霉,年轻,漂亮,希望,头衔 好句:它很骄傲,又很出名,不过当它跟这位教授在一起旅行的时候,在火车上总是坐第四等席位这跟头等相比,走起来当然是一样快。他们之间有一种默契:他们永远不分离,...
全文
“设坛授徒”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8-22 08:33
古时候收徒弟很严谨,要祭祀天地。设坛就是摆开香案,陈列三性,禀告祖师爷以后弟子才算真正的入门。
带徒授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0-08 02:30
跟师傅学技术(技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