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辞官报祖母读后感

2023-11-28 14:23

1个回答
一腔挚孝诉衷肠
读“陈情表”有感
虽然时隔了千年之久,再读“陈情表”,李密当时那种矛盾两难的境遇却仿佛仍旧历历在目,那种毅然决然尽孝的拳拳之心依旧让人感怀不已。
  违背皇帝意旨,固辞而不就职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为侍祖母刘,敢冒陨首之险,上“陈情表”于晋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陈情表”全篇更是没有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添加矫揉造作的粉饰,也没有隐瞒侍母之心。李密丝毫不怕龙颜大怒,丝毫不惧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盘托出。但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打动了晋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赏。
  “陈情表”全文400余字,字字如金。无一字之多余,无一言之赘述。祖母的恩情,州司的催逼,对名节的淡薄,对皇帝的忠心,环环相扣,言之凿凿。祖母的病情始终贯穿其中,却丝毫不显拖沓。
  文章第一段,李密写他自小的悲伤,无人可亲近的痛苦,而祖母则是唯一照顾他,把他抚养长大的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突显了作者的孤单无援,我们或许无法想象,当一个人连可侍养的人都没有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因此,如今,当祖母韶华不再,只能病卧床塌之时,侍奉祖母就成了他必尽的责任。
  第二段写朝廷多次封官于李密,而他以祖母卧床以辞,然诏书已下,催逼不断。几欲赴命,然祖母病情加剧,是以陷入两难之境。作者表达出了自己两难的斗争,一面是尽孝道,一面是尽忠,孰舍孰留,依次摆开来好似让皇上也来做个评判。
  在第三段,李密笔锋一转,开始写自己不矜名节,至微至陋,这实是指汉朝人才济济不缺李密一人。而“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乃祖母唯一可依靠之人,“臣无祖母,亦无以至今日。”况且,“圣朝以孝治天下”,若弃祖母而去,天理难容。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明了对皇朝的忠心,并非不想报效,而是有不得已之苦衷。且阐述了自己进退维谷的境地:祖母不得不守护,皇命不得不遵守,两难之下,两相对比,“陈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知反哺,况乎人哉。若能侍奉祖母刘,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相关问答
祖母的李密辞官报祖母
1个回答2023-12-03 17:03
附:《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
全文
李密辞官报祖母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3-11-30 04:08
李密是西晋武阳人,字令伯。很早就失去父亲,母亲再嫁,姓刘的祖母收养了他。年轻时在蜀国当官,蜀国灭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侍陪皇太子读书的官员,不领命令。有人怀疑他不想归降晋国,武帝派人三番两次催促他,于是...
全文
李密为什么辞官不做
1个回答2024-01-19 00:51
首先他没辞官,皇帝要他当官他更本就没去。 直接原因是家中祖母需要奉养,间接原因是晋王朝司马家是以叛变夺得魏国曹氏天下,在当时是不受文人欣赏的。所以呢就没去。 而以借书来安皇帝的心李密同志陈述家庭的特...
全文
李密辞官报祖母 乌鸟私情的意思是:人们很看重乌鸦反普其母的情意。李密借此说明———————————
1个回答2023-11-30 04:08
1侍奉尊亲的孝心。 这里是说要先尽孝,再尽忠。目的是打动晋武帝,因为晋奉行以孝治天下的。 2 、正直、不愿委曲求全,侍奉曹魏,所以以陈情为名,不愿仕宦曹魏是实;    孝顺、认为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
全文
李密请求晋武帝同意他辞官不就的理由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01:4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
全文
李密侍奉祖母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2-01 22:14
李密,西晋武阳人,字令伯。早孤,母再适,祖母刘氏养之.少仕蜀,蜀亡,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不受命,或疑其不欲归晋,武帝遣人再三趣之,乃上书,其文曰: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
全文
李密侍奉祖母
1个回答2024-03-10 11:41
西晋的李密,犍为人,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
全文
陈情表中李密辞官不就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18 16:25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但是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是书面内容首要原因。 另外可能在他心中以汉室为正统,汉室初亡他就投降新朝,怕被人背后说坏话; 也有可能是”观望“,因为是贰臣,所以不知道新朝会重...
全文
李白辞官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26 01:59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