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的教育孩子的书?

2023-11-29 01:10

1个回答

曾国藩教子十法是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

《曾国藩教子十法》以史料为基础,从“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十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曾国藩的教子法。

一字一讲,行文风趣儒雅,辅之以旁逸斜出的小故事,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并且主题与当下热门的家风家训话题相契合。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过程十分重视“孝”,他在家训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曾国藩告诫弟子,“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他认为家庭的内部关系的基础是孝敬和友爱。  

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包括慎独、主敬、求仁、不伎不求、明强。慎独就是在独居是能谨慎不苟。主敬就是讲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自强自信自立,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庄敬严肃。仁爱就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一种爱心。

曾国藩对勤俭治家也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曾国藩教子,要求他们不坐轿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使唤佣人,以勤俭二字自剔,不要习于骄奢逸三字。  

曾国藩求学问业,以一种兼容并包又审慎取舍的态度吸纳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无学不窥,墨究精要”,以经史为根柢,以宋学为宗,儒家各派,以及老庄墨子之学等等无不涉猎。曾国藩不通天文算术以为耻,教育并督促儿子学习天文算术等实用知识。

在学习态度上曾国藩要求子女做到勤学。他在写给儿子记泽的家书中说:“尔十余岁至二十岁虚度光阴,及今将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问,尚可有成。”教育儿子以勤奋追补失落的光阴。曾氏家族有传统中国社会勤俭持家的美德。

相关问答
童话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吗? 我想写童话,但不知道能不能不写教育意义的?教育意义就是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5 09:22
在看来,我觉得童话最好是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的童话,买回来看会什么都不知道,而且看完一次就不想再看了,如果有意义的童话,会使你看完还会再看一次,让人回味无穷,最好是故事情节曲曲折折,啊,那真是超好看.
体育教育不是运动教育
1个回答2024-02-02 02:42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单看这三个艺体学科的名词,就会发现“体育教育”比“音乐教育”和“做亩美术教育”多了一个“育”字。为何会多出一个“育”字,我查阅猜胡稿、思考,终没有圆满的...
全文
女孩发育的快,还是男孩发育的快
1个回答2024-01-23 05:07
女孩通常比男孩子发育的早,所以在小学阶段,往往女孩子的个子比男孩子的高。 男孩虽然发育的晚,但是一旦开始发育,速度并不比女孩子慢。
如何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
1个回答2024-01-26 17:37
第一,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好的事物。碧海蓝天,高楼大厦,花红草绿……这一切都能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 在家里,父母要把房间收拾干净整齐,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花草。 平时多和孩子摆放物品,多听从孩子...
全文
怎么教育不听话的男孩 如何教育不听话的男孩
1个回答2024-01-29 14:43
1、一定要多包容和耐心,因为不听话的孩子更需要包容,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因为孩子过于聪明,可能是注意力不太集中、动作比较多、贪玩等,只有多耐心、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才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2、千万不能...
全文
怎样教育男孩,单亲妈妈如何教育男孩子
1个回答2024-01-29 20:27
孩子需要爱、安全感和尊重。 没有父亲在身边的男孩,可能没有力量的榜样,但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亲友,多接触就可以,孩子是在模仿中长大。 父亲不在身边,不代表孩子没有父亲,鼓励孩子去爱父亲,不论你...
全文
如何教育9岁的孩子 小学学生教育
1个回答2024-02-03 09:35
使孩子聪明十要点  一,对孩子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别出心裁的做法,要给予鼓励 .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提问,把这看作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之一. 三,创造一种新气氛,使孩子在集体中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使...
全文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怎么教育
1个回答2024-02-03 12:15
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做个好家长,做个合格的家长。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很多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
自然教育|把自然还给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1个回答2024-02-02 23:54
把大自然还给孩子 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情绪更稳定的孩子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可以跑、跳、跳、跳、 爬、翻滚和喊叫,从而放松并减少紧张、焦虑和不安。 此外,大自然增强了和平感,并经常为...
全文
你教育别人的话,别人用来教育你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6 18:12
聪明反被聪明误、 弄巧成拙、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