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不许孩子哭

2023-11-29 02:36

1个回答
孩子都是单纯的,他们的哭泣很容易找到原因,也很容易安抚。但许多家长却不这么认为: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在以哭要挟,有的认为哭是无病呻吟,还有的家长甚至故意逗孩子哭。

林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她最怕听到女儿婷婷的哭声,因为林女士找到了女儿哭闹的规律:5岁的她总是以哭声召唤妈妈,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也是用哭声要挟妈妈,屡试不爽。

赵先生是一名退役的长跑运动员,性格刚强。他很喜欢儿子棒棒,怎么闹他都不嫌烦,但只要棒棒哭,他就大发雷霆,严厉制止:“不许哭!男子汉流血不流泪,哭鼻子是没出息的表现。” 至于棒棒为什么哭,赵先生根本不在意,他认为小孩子的烦恼都是无病呻吟,不值一提。

公交车上,一个四五岁男孩央求妈妈帮他打开酸奶盒的盖子,妈妈叹了一口气,不耐烦地接过酸奶,打开盖子,猛地喝了一大口。看本来就不多的酸奶,瞬间少了一多半,男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却哈哈大笑,对旁边的乘客说:“瞧这孩子多小气,亲妈喝一口都不行。”然后拿出另一盒酸奶给孩子。孩子伸手去接,妈妈又收回来,厉声问:“还哭不哭?”

成年人有时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随随便便逗孩子哭,又不许孩子痛痛快快地哭。这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而这样的不尊重会给孩子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家长为什么不许孩子哭?

1.哭,通常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达,因而是令人不快的

如果孩子哭闹,家长的潜意识会认为这是孩子在公然控诉家长失职,所以家长会自责;如果家长感觉孩子在无理取闹,会非常愤怒,因为孩子这是在诬告、陷害。所以,家长往往质问孩子:“告诉我,你到底为什么哭?”其实是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诬陷行为做出解释。

2.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偏激思想

男孩哭泣通常被认为是懦弱的表现,于是,家长会要求男孩:“你是男子汉!做男子汉不能哭!”同时,现代社会又倡导男女平等,有些家长也不允许女孩示弱,所以常说:“不要哭,你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3.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家长往往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溺爱之嫌当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被两三代长辈宠爱,稍不如意就会以哭闹相要挟。家长识破了孩子的诡计,自然会粗暴地制止。

家长不许孩子哭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家长制止孩子哭闹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我数一二三,你再哭我就把你卖给收废品的!”“再哭,我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

“你要是再哭,我明天就告诉幼儿园老师你在家不听话,收回你的小红花!”······

1.不许哭,等于在告诉孩子,他的情绪不重要。众所周知,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可以用哭来有效地表达他的各种需求。在没有掌握更多处理情绪的技巧之前,哭也是孩子释放情绪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哭过了,孩子的情绪就平稳下来,自然就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变得愉悦起来。

如果家长用“不许哭”去阻止孩子,就等于告诉孩子,哭不是一种好的行为,他的情绪不重要,他的感受不重要,他被一票否决了,想想这有多糟糕!

2.不许哭,会引起情绪阻滞

如果家长不许孩子哭,孩子迫于压力不得不止住哭声,强迫自己安静下来,可孩子压抑在心里的负面情绪怎么办?当负面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释放,就会越积越多,引起情绪阻滞。

当孩子出现情绪阻滞,他往往沉湎于这些不愉悦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出现内心恐慌、失去安全感、变得退缩和封闭等。当这些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到了无法压抑的时候,就会以家长不可预知的破坏力爆发出来,比如逆反、厌学、早恋、游戏上瘾、离家出走。

即使不做出出格行为,隐性伤害也是难免的。沉湎在负面情绪之中,孩子就会看不到其他,或者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妨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被削弱,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学习的热情就会减弱甚至丧失,变得胆小、黏人、脾气暴躁……

3.不许哭,是对孩子的冷漠和无视

家长不许孩子哭,是对孩子的冷漠和无视。如果孩子从家长的行为中学到了这种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就会照方抓药,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同学和朋友,对他人的情绪缺乏了解,不能敏锐地察觉他人感受,或漠视他人的感受,情绪感受力弱,情商低,难以融入集体。

那些迫于压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隐忍,试图以此博得父母欢心的孩子,一旦脱离父母,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本能地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如攻击小伙伴、在祖辈面前表现得蛮不讲理等。

那些习惯于压抑自己情绪,从小被鼓励做男子汉的男孩,长大后很可能习惯以“刚强”的假面具示人,其实是纸老虎,因为他学到的只是忍耐,而不是真正的抗压能力,当遭遇无法承受的挫折时更容易心理崩溃。

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是家长在孩子止住哭声之后的行为:只要孩子不哭了,家长马上去忙别的事,似乎孩子哭闹这件事圆满解决了,至于孩子为什么哭,负面情绪是否得到了宣泄,家长漠不关心。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家长不尊重孩子,没有把孩子的诉求当回事,他们只求耳根清净。殊不知,孩子哭闹只是表象,内心的委屈、恐惧才是更需要关注的。所以,家长用“不许哭”来压制孩子,即使见效也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允许孩子哭泣

家长的正确做法不是强制孩子止住哭声,而是陪在孩子身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表达对他的理解,之后安静地等待他哭一两分钟。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哭声会越来越小,逐渐归于平静。一旦平静下来,孩子的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神情,甚至还可能破涕为笑,转而开开心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

也许有些父母会担忧:若不阻止孩子哭,孩子会不会变成一个“爱哭鬼”?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哭的概率会逐渐降低。允许孩子想哭的时候哭一会儿,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内在才会有力量,才能变得更坚强,以后哭的可能性反而更小。

当然,家长不必没完没了地安慰孩子,或者给他讲道理,因为这样做相当于不断地将孩子拉回不愉悦的情景之中。孩子越是被安慰,越是听到各种道理,他就越难以被安抚。

2.引导孩子发现更多表达负面情绪的方式

除了允许孩子哭,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掌握更多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对学龄前孩子来说,识别情绪和复述情绪是最基本的两个技巧。

所谓“识别情绪”,就是当孩子哭闹时,家长要用明确的词汇给他的情绪命名。

比如:“宝宝生气了,宝宝在生谁的气呢?”让孩子知道他当前的情绪叫“生气”。

再比如:“宝宝在害怕什么?没事,有爸爸保护你!”让孩子知道他当下的情绪是“害怕”。

所谓“复述情绪”,就是当孩子哭闹时,家长用语言、画画等方式,引导孩子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复述出来。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不高兴”画出来,一边画一边讲述。在画与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很自然就宣泄出来了。事后,家长还可以将画出来的“不高兴”做个了结,将其撕碎、烧掉,或者埋进土里,关进黑屋子里,等等。这种仪式感很强的行为可以帮助孩子直观地学到如何处理情绪。

3.用讲故事的方式示范

对小孩子来说,讲故事比说教更管用。家长可以找一些跟情绪处理有关的绘本,跟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更多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如果没有合适的绘本,家长可以编故事讲给孩子听,或者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让孩子意识到爸妈小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会有恰当的方式解决,心情就会放松下来。

4.在家里设立情绪宣泄角

给孩子买个塑胶不倒翁,或者准备一个大枕头、废弃的报刊等,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每当孩子不高兴时,就可以去这个固定的隐秘角落宣泄一番。如果孩子能通过拳击、踢打、撕扯等方式将情绪发泄出去,自然就不会通过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宣泄情绪了。

除了以上这些,家长还可以平静地抱孩子一会儿,抚摸他的身体,给他提供玩水的机会……许许多多的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总而言之,只要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细心体察他的感受,以孩子能够接受又安全的方式帮助他,教他更多释放情绪的技巧,孩子就会少哭几次、哭的时间短一点。
相关问答
想哭但是不许哭
1个回答2024-02-13 01:01
我也是这样,唉,坚强点,把事想开了就不怎么难过了,去玩下电玩或者刺激点的游戏,把注意力分散会好很多的,记住,别不开心啦😊
我们都不许哭
1个回答2024-02-02 01:09
这首歌用的曲子是蔡淳佳的《陪我看日出》,但是歌词改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说好,不许哭!
1个回答2024-02-21 20:44
不用那么勉强自己不许哭,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哭把所有的烦恼都发泄出来,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你哭了
不许哭不许哭,不许流那些小珍珠。怎么解释?
5个回答2023-11-20 01:11
这是把眼泪比喻成珍珠,说明劝解的人很疼爱哭泣的人,劝她别哭。
贝多芬传:有许多人哭了起来,这些人为什么会哭
1个回答2024-05-01 09:44
1,被曲子表达的情绪所感染。 2,被演奏者得精神所感动。 3,二者皆有。
名人传 贝多芬传中“有许多人哭了起来。”这些人为什么哭呢?
1个回答2024-03-24 11:26
1,被曲子表达的情绪所感染。 2,被演奏者得精神所感动。 3,二者皆有。
许嵩的歌曲听着听着想哭
1个回答2024-02-06 06:43
呵呵,电台上采访许嵩的时候,他也曾经说过自己听完自己的的时候也掉过泪,我也有这种感觉,听多一点《有何不可》这类型的歌吧,希望你的心情能好点
找一首歌,歌词里有什么听歌的人不许哭泣
1个回答2024-02-07 01:49
《乌兰巴托的夜晚》 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 那里有风有古老的草原 骄傲的母亲目光深远 温柔的塔娜话语缠绵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那木哈 那木哈 歌儿轻轻唱 风儿轻轻吹 乌兰巴托里木得西 ...
全文
什么事情会让一个女孩痛哭许多天
1个回答2024-02-03 18:37
关心~除了关心还是关心...买几朵向日葵,跟花瓶给她~~没有哭,都至少会微笑,这就是起步。尝试为她做点事情...代表关心,不要老问人家怎么了!人家不愿意说就不用逼...这样感觉不尊重人家~除非关心非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