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告诉我们的道理

2023-11-29 19:35

1个回答

投笔从戎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意识到,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应像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作者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范晔出身顺阳范氏,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

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刘义康)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加号宁朔将军。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徐州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相关问答
“投笔从戎”是谁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16:53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
全文
投笔从戎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22:05
版本一: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
全文
投笔从戎典故
1个回答2024-01-24 02:57
成语“投笔从戎”意即弃文从武,放下笔杆参军,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将班超身上。 班超(公元前32—102年),东汉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兴平县境内)。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只好给官府做些抄抄写写...
全文
投笔从戎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0:37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
全文
投笔从戎故事简介
1个回答2024-01-29 12:03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 故事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全文
关于投笔从戎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1:26
主角是班超 具体见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
全文
“投笔从戎”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2:20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
全文
成语投笔从戎?
1个回答2024-02-29 07:57
投笔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出处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投笔从戎
1个回答2023-01-08 11:40
我也正在找答案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3-11 01:56
主人公:班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