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世界:优秀父母必须革新的4种思维

2023-11-29 20:18

1个回答

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育人策略和考试评价标准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普遍表现的很焦虑,感觉有时候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无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面临一个问题: 面向未来,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该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甚至改变未来的孩子?

最近看了几本教育类著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总体来说,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做父母的不再是做好后勤保障就行了,家长的门槛越来越高,凭借《北京折叠》荣获“雨果奖”的作者郝景芳,在《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这本书里说到: 家长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长能够看多远,孩子才有可能前行多远。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当到高一下学期时,接到最多的家长咨询就是:我家孩子该学文科还是理科呢?与家长深入交流后,发现大多数家长让孩子选择文理科首要因素是:文科录取率不高,不好上大学,工作很难找。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往往是最后再考虑的因素。

记得大约在2000年初,金融经济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分数也水涨船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初一门心思想让孩子填报相关专业的家长,却发现行业竞争激烈,前景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而现在,很显然,人工智能专业是热门中的热门,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早已到来,但是专业人才却稀缺少有,国家正在大力投入相关专业的建设。

其实大学选择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当下选择和孩子毕业面对的 社会 ,有4年时差 。这4年里形势充满太多变数。如果家长能够看得远一点,提前做好预测,那么孩子未来的路肯定会好走一些。

郝景芳在书里说到的一句话,深得我心: 不要关注波动,要关注趋势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很多工作会发生巨大的变动,当下的教育,都需要着眼于未来,才能让孩子不被时代淘汰,甚至有改变时代的可能。

也就是说,家长的格局大一点,能够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对未来有更精准的把握,对孩子多一点了解,对成长多一些远见。就更容易透过纷繁喧嚣的现象,当下的波动,抓住教育的本质,预测趋势,助力孩子未来。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扩大自己的格局,才能更有眼界,紧跟时代,对孩子进行面向未来的教育呢?有4种思维必须掌握。

郝景芳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分享了这样一段往事,作为妥妥的学霸,郝景芳在中学时期都非常顺利,每次考试都在前列,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成绩带来的幸福感和兴奋感。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却陷入了困境,因为本来出色的成绩不够出色,预期的目标难以完成,陷入了很长时间的迷茫和自我怀疑中。

后来郝景芳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一直被人称作聪明的孩子,混淆了兴奋感和幸福感。

求学阶段的每一次考试,都只是众多山头中的小小一座,考试成绩的确是目标,但绝对不是真正的人生目标。而每一次攀登上小山头的兴奋感,也绝对不等同于真正的幸福感。

人生最重要的,一定是发现自己真正所爱,所致力于完成的事业,拥有那种享受其中、时间静止、内心汹涌澎湃的感觉,这也是真正幸福感的由来。

恰恰有趣的是,当我们追逐那一座座小山头的兴奋感,我们很可能会慢慢消耗掉体内的热情,变得迷茫没有方向,而当我们享受热爱的事业时,世俗角度的成功又会随之而来。

所以,太多家长,还有很多优秀孩子的家长,都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作为家长我们考虑的都是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的分数,结果有很多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傻了眼,进入大学后迷茫和后悔,要重新开始寻找方向。

孩子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来发现热爱。

郝景芳有句话说得很好:找到真正能让自己泪流满面的事物,才能找到支持生命的长久力量。人生需要终局思维,不要因为一座座小的山头而错失了攀登大山的机会。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很多家长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有的家长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要竭力将孩子送出国。

在各种观念充斥耳边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甄别清楚,有自己的判断。有四条鸡汤需要父母警惕:

1. 快乐教育不等于放手不管

2. 无需对新式教育盲目崇拜

3. 数学教育什么时候都重要

4. 人工智能时代仍然需要大量的知识学习

举个例子,比如第一条鸡汤,快乐有两种,一种是不受约束的快乐,一种是自我满意而感受到的快乐。前一种快乐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后一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找到不断超越自己的力量,从中收获幸福感。

父母的判断力,恰恰是来自于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对形势的预判,才能在喧嚣声中,坚定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帮助孩子选择当下的路。

简而言之,超然思维就是少点功利心,培养全局观。郝景芳是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财富》杂志2017年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原本可以生活在国外的她却做出了回国的决定。出于私心,国内比国外发展潜力更大,其次,她考虑的是,希望女儿能够认清自己,也理解世界,能够有一种超脱于关注私人生活,关注整个地球和人类的眼界。即使国外有富足安逸的生活,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一定是女儿想要追求的未来。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每一届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会主动对我说,不愿意当班干,因为怕影响学习,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当然,对于小孩热爱学习这一点是必须要肯定的,而且目标性很强。但是换一个角度,中学的活动并不是很多,参与其中,或者主办一场活动,都能无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所以无论作为家长还是学生,一味的唯分数论,而错过了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这是一种短视。除了分数外,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注重孩子培养长期发展的能力。

长期发展的能力有很多,在这里提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深度理解能力和对人生负责的自主性。

从学业上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孩子的差距本质体现在深度理解力的差别。 所谓的深度理解力就是一种思考的习惯,是一种思维的培养。 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长期的强制性管理下,已经失去了深度理解力,在进入 社会 后,不会主动思考,不会质疑批判,不会透过表面看到本质,继而生活的很被动。还有些孩子习惯了将选择权交到了家长手里,老师手里,从未体会过自己做主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一旦走入 社会 ,就会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安全感。

思考习惯和自主习惯,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关注的分数背后的东西。这些能力和习惯,就像人生的指南针一样,孩子培养了,拥有了,才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其实说到底,上述的几种思维,都是要求家长扩大自己的格局,将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因为只注重眼前的东西,而让孩子落伍于世界的发展中。要站在更加长远的时间维度,去审视现在的选择,和帮助孩子做好选择。

有一句话说得好, 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 ,要让孩子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和魄力,而不是让孩子随波逐流,最终沦于平庸,沉浮于现实中。那么面对复杂纷繁的现实,唯一能让孩子立足的,就是内心的理想,培养的能力,以及应对问题的从容的态度。

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的孩子,该如《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标题描述的一样。而要培养这样的孩子,首先要求父母提升自己的境界,扩大自己的格局,能够长远的看问题。新时代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别无他法,因为和孩子共同成长,正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幸福之一。

愿我们都能不断思考,不断提升,和孩子一起成长,助力孩子未来。

顺便吐槽一下,这本书的标题太像鸡汤文了,但是内容却是干货满满,包括对未来教育的预测,家庭启蒙方法,如何构建家庭通识教育。书也不贵,当当正版才37块钱,真的值得广大家长一看,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相关问答
父母怎样做才可以让孩子更优秀?
1个回答2024-01-27 21:55
每个人都有存活的价值,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内在的潜力,人生不如意是暂时的,不要气馁,祝你成功
优秀父母都是怎样与孩子说话的
1个回答2024-02-28 23:31
作为家长,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无意间总是言语伤害孩子。学会下面的这些话,您将拥有一个更加优秀的孩子! 一、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6句话 1、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2、别怕,你肯定能行! ...
全文
优秀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3-05 01:45
怎么可以不吃饭饭,怎么可以打架架,怎么可以吃兔兔,怎么不去拉粑粑
人人都想做一个优秀的父母,优秀父母的标准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1-26 14:20
我认为优秀父母的标准是对长辈有足够的尊敬,孝顺父母,对孩子能够循循善诱,以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孩子,对好友能够以诚相待,诚实守信。
父母的眼界真的决定孩子的眼界吗?
1个回答2024-02-07 05:52
孩子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眼界,因为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他的处事方式还有处事态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但是,与学生最亲近的还是他的父母。知识分子家庭出的孩...
全文
父母优秀孩子不优秀是什么体验?
1个回答2024-02-27 15:22
父母很优秀,但是孩子不优秀。这种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同一个个体。 所以作为家长,大家都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父母越用心套路,孩子越优秀
1个回答2024-01-25 10:54
多少优秀的孩子,毁于父母的一句话
1个回答2024-02-13 12:3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有怎样的父母,你知道吗
1个回答2024-02-09 07:53
优秀的孩子背后有一个优秀的父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所以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都会有影响,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