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只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孩子不会说家乡话真的好吗?

2023-12-01 08:54

1个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了我的痛处,为了让别人避开我走过的坑,我来回忆我孩子牙牙学语时我犯的傻。

我和老公来自不同的地方,两人的家乡话相差甚远,他说我的方言又难听又难懂,他觉得的也差不多,但时间长了还是基本能听懂对方的土话,按说可以在家里说自己的方言,不必说普通话。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在牙牙学语时感到困惑,我们还是选择了都说普通话,于是乎孩子就只学会了普通话。我一个亲戚的情况跟我们一样,但他们处理方式不同,孩子学到的语言就多了。他们夫妻来自两个不同的省份,各自有一大堆亲戚朋友在附近,来来往往地说着各自的象唱歌一样的方言,全然不顾孩子是否听得懂,但久而久之,他们的两个孩子居然会说父母的两种地方话,加上小孩性格活泼,经常与广东本地小朋友们玩,不知不觉中又学会了粤语,将来读小学学拼音讲普通话,然后还学英语,在各种语言里切换自如,简直就是八哥鸟啊!我们明明也有机会让孩子至少学会我们俩的方言的,想想就后悔。

每次看到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言时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三种语言就羡慕不已,我还遇到一个祖籍潮州的新加坡人,他会说客家话、闽南语,英语和普通话,难怪有人称他们是世界上公民,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学校里学到好几种语言的。都说多学一门语就多一项技能,现在很多的招聘要求都注明懂某种语言优先,可见多掌握一门语言是多么好的优势,哪怕是方言。

所以年轻的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的方言,让孩子处在多语言的环境里是有好处的。

我认为,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交流 ,也就是说语言是种交流工具,推广普通话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促进 社会 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公民,普通话必须会说,能达到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每个民族的人顺畅的交流。

但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普通话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方言何尝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 所以当一个民族的民族语言,当一个地方的本土方言消失了的时候,那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也就可能被淹没消失!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方言,方言就是一个地方生活经验形象的表达,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再现,比如普通话的“骂”,有的方言用“嘴(juan上声)”是不是更形象?其实。方言的一个共性就是形象生动,有时候比普通话表现力更强!而好多方言词的消失是随着一个地方物体的消失而消失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文化的传承者,是应该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了解和学会说自己的方言!

方言具有亲近性,它是家长味道的再现。 出门在外遇上一个方言相同的陌生人,你会从心底涌现出“他乡遇故知”和“老乡见老乡”的亲近感!

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就有五十六种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国绝不只是因为民族服饰的不同而构成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各民族的文化!

所以,推广普通话固然重要,但继承方言也同样重要!所以,孩子不仅要学习普通话,而且还要学学方言!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常常疑惑,有时候甚至觉得,作为一名母亲,在孩子语言方面学习方面常常会有一种失落感。

我是四川人,老公是甘肃人,目前我跟他在甘肃工作。宝宝现在两岁半,已经能说不少词汇,由于平常大多数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着,所以宝宝刚开始的时候学的是甘肃话。

和宝宝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会尝试跟他讲四川话,但是没有自然的语境,我自己也说不了多久,所以影响力实在有限。

我跟老公在带宝宝的时候,都是讲普通话,所以到现在宝宝还是以甘肃话为主,在学习普通话的路上,而四川话基本没有时间接触和了解。

说实话,其实我是有点失落的。我一直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方言是一个人的根。掌握一门方言,就好比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累了应该回到哪里去。

宝宝掌握了甘肃话,甘肃就是他的家乡,那就意味着四川于他而言,就只是妈妈的家乡而已,而感情上,并没有太多牵绊。这才是最让人难过的。

不过转念一想,毕竟是爷爷奶奶一手把他带大,有家乡有根总比轻飘飘不知自己从哪里来要好得多,虽然不是我带给他的归属感,但至少他是有归属感的。

这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吧。

现代父母和孩子讲普通话是大好的事情,但是只说普通话,不会讲家乡话就不好了。

1.家乡话是一种乡愁,是故乡文化的根基 。想当年,神探李昌钰母亲漂泊美国几十年,但在家里和孩子们说话都用如皋话,她要孩子们记住他们的根在中国。她100岁时,儿女们问她有什么愿望,她用家乡话告诉孩子们,她要给家乡学校捐款。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听到家乡话就会油然升起思乡之情。家乡话,不能丢,要让这种方言文化时代相传。

2. 家乡话是联系故乡亲人的纽带 。故乡亲人团聚,说上家乡话, 情感 一下子拉近,如果说普通话就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是爷爷奶奶只会讲家乡话,孩子既听不懂,又不会说,怎么和爷爷奶奶交流呢?就是离家几十年,会说家乡话,还是故乡人。古人讲“乡音无改鬓毛衰”。

3.会说家乡话也是一种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会家乡话等于会一种技能,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无论经商还是在公司上班,如果能和客户说上家乡话,生意或者工作任务等于有了一半的希望。

总之,家长平时与孩子以讲普通话为主,但也要讲家乡话,千万不能把家乡话全部丢到爪哇国。

好不好,是看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中国的国语就是普通话,父母用普通话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也算是一种锻炼语言的过程,只会有好处,因为我们很多人是不可能一辈子窝在自己那个小村庄的,只要走出村庄,就必定要与外人联系、沟通,各地方方言不同,就都会用国语来交流。


如果你不擅长说国语,吃亏的只会是你自己,举个例子,我一位广西的朋友,她们那里的本地方言是土白话,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都很少用普通话交流的,后来去了广东上班,公司里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所以都是用国语(普通话)来交流的。

我朋友不常用普通话交流,与人交流,有时支支吾吾的,其原因是有些话,她能用她们的方言说出来,但用普通话,就不知道如何表达了。


孩子不会说家乡话,也会受到排斥和歧视的,我本人是亲历者,在广东上班好多年了,经常用普通话交流,过年回家,遇见一些老朋友,有时一句普通话脱口而出,后来通过其他朋友说我在广东混了几年,学会ZB了,然而我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一时间还改不过来而已。


而我另外一位朋友呢,经历和我差不多,不过他是彻底不会说自己老家方言了,后来回老家生活,每次上街买东西,几乎都会被坑,比如别人3块钱一斤能买来的东西,他要5块,后来他学会了让他爸去买,再后来,他一个大男人学会了在菜摊上和老板讨价还价,呵呵!所以最好是既会普通话,又会方言!

许多父母只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孩子不会说家乡话真的好吗?

那天,和一位宝妈带着孩

子出去玩,遇见一位爷爷带着4岁左右的孙子。他的孙子很热情的拉着我们家的孩子一起玩,就听见小男孩爷爷用极为不标准的普通话跟孙子说话。

之后,和我一起带孩子玩的宝妈,大家一起议论:要不要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我们都觉得这样其实并不好,年轻人还好,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一辈的人,很多说惯地方话,对于说普通话总是怪怪的,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说的普通话也不标准。所以没有必要非要强求和孩子在一起非要用普通话。

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高中,老师都是用普通话教学,在学校里,孩子就能很好的学会普通话,父母没必要刻意的说普通话教孩子,除了讲故事和读诗词这些可以用普通话,平时生活真没这个必要。

地方话虽然不通俗甚至觉得土土地不好听,但是代表地方的一种特色,我们应该热爱自己本土的语言和文明,不应该排斥本土语言。

许多家长只用家乡话和孩子交流。孩子不会说家乡话真的好吗?

我认为家长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是正确的,因为国家提倡普通话,你想想中国这么大,南北相差这么远,有时候南北真的不像一个国度了。如果不用普通话交流,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那互相还能交流吗?你比如说我住在广东,我也过来十五六年了,有时候出去买东西,碰到那种不会讲普通话的老人,真的很着急,所以国家提倡说普通话。老师授课的时候也要用普通话,这样我们的语言比较统一,方言的话,孩子能听懂就好。儿童最好不要学方言。因为普通话字正腔圆。能表达的更准确。

这个问题,我也观察过、想过。

我们这边方言跟普通话相差很大,很多小孩子都跟父母说着普通话,连爷爷奶奶都是要用塑料普通话去沟通,我觉得反而不合适,这样会影响小孩的普通话发音,毕竟现在的大多数爷爷奶奶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小孩有大把的机会去学习普通话,为何需要平时的生活时间去锻炼呢?我们小时候不都是平时说方言,然后学普通话过来的吗?

再说,两种语言环境的切换,不是更加能锻炼小孩的反应能力,增强语言学习能力吗?

方言是每个地区的一个特色,难不成等到了我们下一代,让所有人都只会普通话,然后把方言遗忘掉?

所以我认为,小孩在家里就该学习父母的语言,并跟父母,爷爷奶奶用方言沟通,在学校用普通话沟通。我家娃,就计划这样培养。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这句话是我在防止未成年犯罪的一个活动上听一位老民警说的话,举例可能不恰当,但是这样才能让你更重视。所有的孩子生下来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父母后天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能同时掌握几门外语,而你的孩子却连一门英语都考不好。为什么?因为他不学,没有学习的欲望怎么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幼儿阶段孩子学习是非常勤快的,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学习了,因为这个世界比妈妈的肚子里精彩太多了,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和学习,而你现在却想要当他学习的绊脚石,不给他学习的机会怎么可以呢,你这种做法在我们 财经 领域叫恶意打压~

说实话我不关心这问题,我的大儿子在哪里都是普通话,本地话偶尔出一句,我听着不习惯,小儿子就是本地话,普通话也会说。我只说本地话,反正他们能听懂就行。语言只是工具,现在的孩子我一点都不担心孩子用什么语言。

相关问答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普通的父母
1个回答2024-03-01 16:04
就算不能有大成就 有能力照顾自己 踏实生活 不危害社会不做坏事
父母之间最普通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4:21
既然普通,也就没啥好说的哈哈,没病没灾,平平淡淡,幸福都是相似的
帮父母说好普通话
1个回答2024-03-04 19:43
这个就需要你多一些耐心了 经常陪伴父母身边 好好的跟他们纠正一下, 时间久了应该会有所改善的
父母的普通话都不很标准能不能教小孩讲普通话呢?
1个回答2024-02-29 03:55
最好还是别教了吧,除非孩子自己想学到正宗的湖南普通话。其实孩子自己可以通过收看中央台的新闻练习,将来读大学也可以接触更多说普通话的同学,自然而然普通话的发音标准会有所改善,现在不用担心这么多的。
和父母交流沟通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7:12
首先自己要主动点。控制自己暴躁的脾气。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好是叛逆期,加上我妈妈脾气本来就暴躁。所以经常为一点小事情吵架。简直是没法沟通。而且父母那一带的思想和我们常常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觉得...
全文
和父母交流沟通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7:17
用心去感悟。换位思考
父母讲方言在家确教小孩子说普通话,有必要吗
1个回答2024-01-25 22:57
讲方言就好,没有必要刻意教小孩说普通话,我的小孩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她讲普通话,以后上学了,自然就会讲普通话的,所以必要刻意去教,我的小孩现在7岁了,她的普通话讲的比我要好很多。而且方言也完...
全文
父母讲方言在家确教小孩子说普通话,有必要吗?
1个回答2024-02-03 20:48
讲方言就好,没有必要刻意教小孩说普通话,我的小孩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她讲普通话,以后上学了,自然就会讲普通话的,所以必要刻意去教,我的小孩现在7岁了,她的普通话讲的比我要好很多。而且方言也...
全文
哪些成功名人是出生普通家庭父母都很平凡的
1个回答2024-04-14 06:15
爱迪生父亲是一个商人,后来做生意亏本。母亲是一个小学教师。生活较贫困。
哪些成功名人是出生普通家庭父母都很平凡的
1个回答2024-06-15 01:40
爱迪生父亲是一个商人,后来做生意亏本。母亲是一个小学教师。生活较贫困。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