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的“高效管理”可复制于孩子身上吗?一个麦肯锡妈妈的自省

2023-12-02 10:39

1个回答

经常看到网上一些热文,“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家庭。” 还有一些热文说,“你想让孩子成功,但是你自己呢?” 潜台词就是事业成功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不仅因为“成功”的父母可能给孩子更好的视野与条件,也因为我们相信 这些父母自身历练的职场能力,也可以用于高效“管理”孩子的成长。

我自己也算得上一个职场的成功人士吧,让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这都是忽悠。

回归家庭之前,我曾经在顶尖的咨询公司历练多年,又去外企做了很多年的高管。一直自认为,我在工作上、生活中是高效率解决问题的高手。但是,在孩子的养育方面,我却经常遭遇鸡飞狗跳。等女儿到了青春期,最大的安慰就是和其他青春期孩子的老母们一起吐槽郁闷之情。

直到最近,接触到一些脑科学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件小事,让我开始怀疑职场练就的能力,反倒是对孩子教育有毒。 这些职场神功如果简单复制到养育孩子上,我们不仅面临失去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美好记忆的风险,孩子也会关上跟我们沟通的大门。

第一次是因为老公整理老硬盘,把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和视频都整理了一遍。从出生开始看,看着看着我哭了。

为什么因为我好像在看别人家的孩子,我的记忆是空的,特别是做咨询顾问的那些年。其中一个很短的视频,我女儿当时五岁左右,我坐在沙发,女儿站在我身后做各种抱我的动作,我面部表情严肃而僵硬,我在打电话。

第二次哭是在晚饭之后。在饭桌上,我脑子里想着女儿申请大学的各种要求,一时间被猪油蒙了双眼,开始问她这个做了没有、那个做了没有。正在饭桌上头疼脑热地为准备SAT II考试刷题的女儿一下子崩了,开始大哭。

我才意识到我说的这些话,只给孩子加了压力,没有任何帮助。 明明一个自觉自愿吃完晚饭就主动刷题的可怜孩子,还要听我抱怨她很多方面没有做好。一时间羞愧难当,自己也跟着哭了。

哭了两次之后,我意识到我生病了,而且还是一种因为常年在外企工作引发的慢性病。我被训练成了机器人。虽然四年前离开了生产线,过去二十年机器人的毛病依然顽固。 逻辑思维 缜密,冷静而理性,这不都是典型的AI特征吗?

当我这个机器人成为一个母亲,问题就出现了。 我们在工作中练就的一身神功,用在孩子教育上,反倒让我离教育的初衷越来越远。

工作中多年以结果为导向,追求效率最大化,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不良后果呢?

刚回国在咨询公司里工作时,每天晚上12点办公室都灯火通明,各个级别的同事们都热火朝天地头脑风暴,画Chart、写PPT。

我曾经被深深震撼,这些人都是铁人吗?咱们中国同胞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都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想存活下去,就只能拼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最近网上有关996(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的热门讨论,也说明了这股拼老命的工作文化并没有因为手机、电脑、人工智能的出现而缓解,反而越演越烈,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

因此,公司的很多培训都是教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记得有一次,培训师专门给每个人发了好几个球,让我们学习Juggling(马戏团里小丑双手同时抛接N多个球的那个表演),用来比喻工作上我们同时要完成多个任务,一个球都不能掉下来。

我还记得每次培训都有性格测试,被测出来擅长有计划、有逻辑、有大局意识的同事们暗自欣喜;而被测出来容易丢三落四、 情感 重于逻辑的同事们则面露苦恼——他们被认为容易在紧张工作中考虑太多跟人有关的事,因而掉了任务的链子,要改。培训最后总有一两名高层女领导,最好是有老公、有孩子的,出来介绍自己如何在百忙之中分清轻重缓急、各个击破、一个球都不掉的先进经验。

职场上练就的这套效率神功,曾经让我在很多工作场景里成为“被人羡慕的职场和家庭平衡的典范” ,但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让我后悔莫及。

效率达人的终极目标——多任务处理——其实和现代脑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幸福 健康 的精神状态——心流状态——正相反。心流状态是指一个人在全神贯注、全身心享受地做某件事的过程中,空间和时间的感觉都消失的一种状态。而 同时处理多任务让我们无法集中精神,体验不到人沉浸在创造中的快感,会引发记忆力下降甚至抑郁。

对于我来说,用多任务处理的方式来养育孩子的直接后果就是,永远丧失了这段时期里有关孩子成长的宝贵记忆。

但是,是不是做一个全职母亲就可以保留记忆呢?这可不一定。 越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高效母亲,越可能陷入此类怪圈。 刚刚参加女儿学校教育节,其中一名大咖Ruby Wax在讲演中也提到了她自己养育三个孩子的三十年,因为这种高效率生活导致记忆是一片空白。听到Ruby讲这段话的时候,我的眼圈也忍不住红了,差点哭了出来。

有什么对策吗?简单的做法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要进入多任务处理模式,不要一边回邮件,一边问孩子学习都发生什么事了?

比较难做到的是,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候,如何让自己万马奔腾的大脑安静下来。有很多办法可以尝试,效果却是因人而异的。有人用冥想、有人练瑜伽、有人跑步,都可以对大脑进行训练。 经过有意识训练的大脑,更容易安静下来,更易于专注和孩子一起的时光,不会失忆。

对孩子来说,成为效率达人的后果就更加可怕。虽然人类身高到了16岁左右就不再长了,但是大脑会一直发育到22岁。作为效率达人的父母,非常有可能干扰和损害孩子的正常大脑发育。

然而,如果我们花点时间研究一下脑科学的发现,就会知道,发呆是大脑的默认状态(Default State), 健康 大脑需要时不时回到默认状态来充电。 如果你用补习班剥夺了孩子的发呆时间,你其实是干扰了他们大脑正常的发育。

在职场上,怎样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有一个神功就是要时刻准备着创造价值,咨询顾问们常用词就是 “add value”(增加价值)

学习过战略咨询的同学们估计都听说过,有个大名鼎鼎的麦肯锡解决问题七步法。这项神功也被喻为能高效解决工作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万能算法。掌握此神功之人,在工作上生活上特别喜欢而且忍不住要给别人提建议。高级别的,还可以在对话之中,提前假设预判,迅速算出答案。

最近在补金庸大侠的武打小说(是的,我上学的时候真没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金毛狮王为了复仇练了七伤拳,练成这个神功有个副作用,内力不足的人会同时伤到自己的内脏。

定力不足的人练就“建议神功”之时也同样有副作用。我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是在学习沟通的课程上。 老师说我的脑袋里住着一只建议怪兽(Advice Monster) 。每次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脑子里的算法怪兽就会跳出来,“快算,快算,解决方案是什么?” 对方还没说完,我就恨不得打断人家,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明白吗,你应该这样做……”

老师说,你不能给建议,只能通过提出问题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好吧,那我就试试提问,结果我的做法又成了全班同学的反面案例。我这样问对方,“你有没有考虑到你可以这样做……?”我把自己的建议包装成问题,实际上还是暗示对方,“你看,你不行吧,你得听我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建议直接喂给别人吗?难道这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吗?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来看,这是效果最差的做法。 因为每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并认可答案,才有可能跨越到行动的改变这一步,不然就只是左耳进右耳出。

当父母脑子里住着这只“建议怪兽”时,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做出积极的改变,反而会让孩子直接关闭跟父母的沟通渠道。反制此神功的最佳做法,孩子们最拿手,就是不跟你说话,让你的建议怪物跳不出来。

我第二次哭,就是意识到自己都快五十岁了,学了这么多功夫,还是制不住这只怪物,郁闷的。

回到如何让孩子开口这个题目,一个培训沟通的老师给我支过几招,感兴趣的爸妈们可以试试是否有效( 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管好脑子里的建议怪兽,多问少说,也能让你的另一半更爱你

1)重复孩子说的每一句话的后半部分。比如孩子说“我们英文老师真烦人。” 你说,“烦人?” 然后孩子说,“老师上课什么都不讲,就让我们自己看书。” 你说,“你们自己看书?” 以此类推,试试看。

2)连问三次“还有其他吗?” 比如孩子说“我们英文老师真烦人。” 你说,“是吗,还有其他吗?” 孩子可能说,“老师上课什么都不讲,就让我们自己看书。” 你说,“真的,还有其他吗?” 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上面三种症状,其实都是相通的。不能把头脑安静下来专注一件事,就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倾听,也不可能管住脑袋里的建议怪兽。职场上的结果导向快文化,刚好和教育需要的循序渐进、培养孩子自己的内驱力,背道而驰。

不管你是身在职场,还是全职在家,可以练练下面三招:

挑战和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不一样的高度,不仅可以成为孩子未来奋斗的榜样,还可以把这些宝贵职场经验传授给孩子。

就像我前面说的,即使全职妈妈也不一定能面对孩子做到专注的听和说。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需要“高效率管理”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高质量”共同成长。

相关问答
谁有《麦肯锡方法》这本书的电子版本?
1个回答2022-05-20 07:56
我有PDF格式的要吗
麦肯锡7S管理框架
1个回答2024-02-15 10:54
麦肯锡7S管理框架又称为管理七要素,主要是结构(STRUCTURE.、战略(STRATEGE.、体制(制度或者程序)(SYSTEMS)、技巧(管理艺术)(SKILLS)、作风(STYLE.、人员(ST...
全文
麦肯锡最著名的十本书?
1个回答2024-03-06 15:01
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管理公司。 麦肯锡最著名的10本书:麦肯基思维,麦肯基教我的逻辑思维,麦肯基极简工作法,麦肯基教我的思考武器,麦肯基用人标准,麦肯基笔记思考法,麦肯基管理经典...
全文
麦肯锡简介
2个回答2022-06-28 20:27
管理咨询思想源于Mckinsey,他是咨询业真正的开创者,但他并不是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成功的创业者。而管理咨询业和麦肯锡的光大出自却麦肯锡第二代掌门人Marvin Bower的努力。
麦肯锡是什么企业
2个回答2022-11-30 16:37
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自1926年成立以来,公司的使命就是帮助领先的企业机构实现显著、持久的经营业绩改善,打造能够吸引、培育和激励杰出人才的优秀组织机构。
麦肯锡工作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3 09:00
麦肯锡工作法是时间加罗盘等于时间管理。效率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是一个速度问题,正确做事强调的是效率,效能做正确的事,是一个方向问题,做正确的事强调的是效能,效能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 麦肯锡工作法的...
全文
麦肯锡工具怎么样
1个回答2022-07-07 14:46
麦肯锡的项目管理做的还是蛮好的,这么多年一直受益于麦肯锡的方法。这本书总结的很全面,值得一读。 交流 1. 记录并分享项目组内部和外部的所有联系资料,明确......
麦肯锡工作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4 18:22
工作法是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麦肯锡工作法是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重视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做正确的事”强调的是效能,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是做或者不做某项...
全文
麦肯锡意识的介绍
1个回答2022-07-15 12:32
本书是《麦肯锡方法》的姊妹篇,在《麦肯锡方法》的基础上,作者以外部人的角色传达了麦肯锡意识,针对界定问题、设计分析内容、数据收集、解释结果、汇报、团队管理、客户管理、自我管理等不同的内容,借鉴《麦肯...
全文
麦肯锡的菁英们是怎么工作的?
3个回答2023-02-18 22:24
遇到问题并整理思路,再去搜集相关情报,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最后实施解决问题。如果能够熟知并掌握这些解题步骤那么工作就会高质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