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不听话能打吗?

2023-12-02 11:37

5个回答
男孩子完全可以打,混帮之下出孝子,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越是纵容他们越是猖狂,如果是女孩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女孩子的情商相比较同龄的男孩子一般要高些,道理是能听的进去的。
我为什么反对打孩子?

像我们这代人,很多孩子就是在父辈们信奉的棍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长大后的他们,虽然身体的伤不见了,但心里的伤永远无法痊愈。

比如说陈乔恩,她曾自曝自己从小是被妈妈打大,妈妈经常会扇她巴掌,还会拿树枝打到她流血,频繁又恐怖的挨打阴影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至于成年后都挥之不去。

有一次,陈乔恩单独接受记者采访,当谈到被妈妈打的话题时,她猛然一回头,确认妈妈不会听到了,这才安心的继续讲下去,神色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恐惧。

对这些孩子来说,身体上的伤痛是一时的,但心理上的创伤是永久的,挨打时的害怕、惊恐、恶语威胁,都是用刀刻在了心上的疤。

我反对棍棒教育,因为棍棒下出来的不是孝子,而是一个个内心彷徨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长大后都跟父母难以沟通融合的孩子。

那是不是教育中就只能有快乐和鼓励?当然不!

教育中要有痛苦的成分

虽然我反对动不动就打孩子,但惩罚必须要有!

就像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的那样,“光靠鼓励是不能完成教育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不打不骂不惩罚,培养不出优秀孩子。”

在加拿大,还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家长在什么情况可以体罚孩子,这条专门法律俗称“打屁股法”,这也意味着在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适度的体罚孩子。

我觉得只有经历皮肉之苦,才会明白犯了错误需要付出代价、承担后果。

但这苦头该怎么吃?既不能让孩子产生心理恐惧,也要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记住教训。

惩罚,也得有点技巧

▌要有原则

有些家长打孩子就是发泄自己内心不满和怒火,这种打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只会毁掉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被罚。

还记得《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是怎么教育调皮叛逆的怀先的吗?

当怀先大喊着我不要给你当儿子的时候,周莹没有生气,平静而语气坚定的说,“你既然参加选子,就得遵守规则,我既然选了你,你必须得接受。“

周莹首先就是教怀先立规矩。

当怀先第一次逃学被发现时,周莹说,按规矩,逃学就要挨打二十下。

所以,惩罚的原则是:

法必周知,法必有理

罚必依法,罚不可辱

最终,周莹并没有体罚孩子,而是警告,下次再犯就就要挨打。怀先也因此感动,开始喜欢周莹。

能看出,周莹对给孩子的规矩是坚定的,她给孩子的爱也是坚定的。所以,不用纠结,爱孩子和惩罚孩子这两件事不冲突。

▌要分年龄

2岁前,她理解不了什么是规矩和挨罚的原因,她的“无理取闹”,只是不能畅快的表达自己在做什么好奇的尝试。

而6岁以上的孩子,能自律,能自控,还有自己的小自尊。

看过一个视频,6岁的小女孩挨打后,哭着对妈妈说,“我都6岁了你还打我,有话你不能好好说啊,非要用打的……你把我养这么大你还打我……”

真是句句揪心啊,你一巴掌以为打在孩子屁股上,对她们来说,是打在了心上。6岁的她们最好是可以用情感沟通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要讲方式

惩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浪费食物罚饿肚子、对长辈不尊重罚做家务,还有罚站军姿,罚跑步等等。

当犯了严重的错误,爸爸们可能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这也并非大忌。 但责打时要注意部位,不要打到孩子脸上和头上哦。

我们现在的教育,“宽松”似乎成了主流,好像只要严一点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理解。

其实,我们可能是混淆了严厉和严格,严厉是强迫、是惩罚、是负面情绪。而严格是准绳,是把高要求化为自律,最终形成孩子的好品质好习性,从小被严格要求的孩子,长大才不会差啊。

孩子不听话可以打。《圣经》中教导,【箴13:24】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我觉得适当的挨打是可以的,因为适当地挨打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也会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底线
我觉得不听话的孩子,也是不能打的,因为如果打的话反而孩子会更加的叛逆,还不如去以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相关问答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八字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24 13:04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一个汉语成语。 相传鲍氏有两个儿子,鲍氏因为事务繁忙,没空管理孩子,结果三天后孩子上房揭瓦。 含义指孩子调皮,现在引申为人欠打调皮。 释义: 鲍氏有两个十分顽皮的孩子,每天不...
全文
上房揭瓦下一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12:27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骂提拎甩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意思是”指小孩子调皮,三天没打,就开始上房屋去揭瓦片了“。 这一民间俗语,在现在看来更适合是告诉对孩子的管教,父母要勤加管理和关注,当孩...
全文
上房揭瓦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14:40
应该不是。一般的成语都是有一定的出处的,上房揭瓦只是一个俗语,并不是成语
上房揭瓦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01:52
应该不是。 一般的成语都是有一定的出处的,上房揭瓦只是一个俗语,并不是成语
上房揭瓦?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5-02 07:05
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俏皮话,有登鼻子上脸、得寸进尺的意思
上房揭瓦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1-23 08:34
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俏皮话,有登鼻子上脸、得寸进尺的意思
为什么上房揭瓦
3个回答2023-11-18 23:32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一个汉语成语。 相传鲍氏有两个儿子,鲍氏因为事务繁忙,没空管理孩子,结果三天后孩子上房揭瓦。 含义指孩子调皮,现在引申为人欠打调皮。 鲍氏有两个十分顽皮的孩子,每天不是赶鸡就是撵狗,...
全文
上房揭瓦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7 18:15
“上房揭瓦”是形容一个人调皮甚至叛逆不听话的,通常用来形容顽皮的小孩子。这个词来源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句话,许多人在调皮捣蛋时都被家长用这句话警告过。 上房揭瓦完整语句为...
全文
上房揭瓦?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04 16:10
字面意思就是“到房子上去掀瓦”。 民间是和“三天不打”连在一起说的,即“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般指顽皮小孩三天不打的话,不知能搞出多大的事来。也有指其他方面的,意思类似。
为什么上房揭瓦
1个回答2023-11-15 21:33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骂提拎甩褂。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要让孩子明白,小错得不到及时纠正,日积月累,后果一样不堪设想。 骨子里有一种“叛逆性”,练字,在规范中有时总要有意变一变运笔;背诗词,有时...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