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韩信、萧何的后代子孙的境遇如何?有什么依据?

2023-12-02 18:24

3个回答

他们的后代子孙境遇并不是特别的好,这些在史书资料上都是有着记载的。张良,韩信和萧何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因为他们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很多人都是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那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出了很大的一份力气,这算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了。但是刘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所以他并不是特别的相信这三个人,而且还很害怕这三个人会联合起来对付自己。

在历史当中有着鸟尽弓藏的事情,所以他们三个人的子孙后代过的也并不是特别的好。萧何对于刘邦建立汉朝的帮助是非常的大的,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他也是百官之首。在刘邦退位之后,他又继续辅佐刘邦的后代刘盈。虽然刘邦和萧何是经历了很多的战友,而且两个人也是老乡,但是刘邦对于萧何始终是不放心。而萧何也知道刘邦一直在怀疑自己,为了打消刘邦的疑虑,萧何不得不做一些有辱自己名节的事情。

萧何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他的长子去世的很早,也并没有后代,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了萧何的候位。萧何的第三个儿子也被封为了筑阳侯,但是因为萧何的后代有因为犯了罪而丢掉了爵位的。从此之后,萧何的后代也就没有在受到任何的封赏了。张良对于汉朝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帮助刘盈保住了他的皇位。正是因为这一点,张良才能够有一个好的下场。

张良的大儿子因为杀了很多楚国遗留下来的旧贵族,所以被剥夺了爵位。张良的第二个儿子最后选择了归隐,张良的后代其实有很多非常出名的人物,比方说像张九龄和张仲景,而且还有张道陵这样的历史名人。这三个人当中,结局最惨的应该就是韩信了,韩信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偏执的,所以刘邦觉得他功高震主。韩信去世之后,萧何觉得非常的愧疚,所以就把韩信的小儿子托付给了赵佗抚养,并且改名换姓。

子孙后代的境遇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刘邦对他们的后代是非常好的,给萧何还封了爵位,儿子继承了爵位,其他两个人的待遇并不怎么样,但是也安度了晚年。
张良的后代子孙境遇并不是特别的好,在汉文帝的时候被剥削了侯位变成了普通人。韩信的后代过的并不是特别好,在韩信被杀了以后,后代都被流放了。萧何的后代子孙境遇比较好,因为他的后代子孙都非常的聪明,知道什么事情能干,所以一直都保持着比较高的地位。在三国演义和一些历史书籍中可以查到。
相关问答
萧何张良韩信典故?
1个回答2024-02-18 11:24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初在项羽手下当一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
全文
刘邦,萧何,张良,韩信,是那一部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13 07:28
不是哪部书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但是像楚汉相争这类书里有讲。 如果你相看正史,就读历史书上的事件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后代子孙结局如何?
4个回答2023-01-20 23:25
韩信连带其三族上下一并被诛杀。萧何死后其子萧禄继承爵位封为哀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和张辟强继承了其父留侯之位。张良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张道陵的开创了道教。
关于韩信与萧何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3:10
月下追韩信 韩信是淮阴人,家里很穷,整天四处晃荡混口饭吃。一天,韩信在街上正溜达,一个小混混说:“韩信,你腰里也带了一把剑,有胆就杀了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围看的人都嗤笑他。 后来,...
全文
韩信与萧何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16 06:28
韩信和萧何有两个经典故事,一个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一个故事是韩信在刘邦帐下仍然得不到重用,就萌发了逃走的想法,在逃走过程中萧何得知消息,在月光下追上了韩信,劝说他重新回到刘...
全文
有谁知道关于韩信和萧何的故事么?
1个回答2024-03-10 21:43
萧何是刘邦手下的治国之臣,也是一大谋臣,他向刘邦举荐了韩信,直拜大将军 后来,韩信自认功高,要刘邦封他王,刘邦怕韩信有不臣之心,又请萧何出策除掉了韩信 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与韩信的经典典故
1个回答2024-05-17 00:3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萧何、张良?
1个回答2023-01-03 21:18
功高震主。知道的太多。刘邦是个小人
谁有《史记》上关于韩信、张良、刘邦、萧何等人的原文资料啊
1个回答2022-09-27 14:10
我有《史记》《汉书》
萧何、韩信、张良三人谁更重要呢?
1个回答2023-01-10 05:05
这无法评判。这三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他们都很优秀,但在不擅长的领域又各有缺陷。因此这根本无法比较。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