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23-12-03 01:02

1个回答
《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我们今天还用得很多,大多是用来指代对一件事情,或者对一个人完全失望,以至于进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就是随便你怎么样吧,反正已经与我无关了。

现在对于“心死”的解释,基本上就是认为个人完全失去了对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心如古井,不起波澜,有如一潭死水。

现代大众理解其实很简单,还有什么比心死更让人悲伤的事情吗?

没有了。所以这是形容悲哀、悲伤到了极致。



不过这是口头理解,实际上官方的解释并非如此。

现代意义是: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心死:指心如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

这里的解释就比单独的情爱之伤要广阔多了。我们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习以为常,我们对世风日下的冷漠旁观,基本上都可以划入“心死”的范围,这种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哀——瞬间整个认识就上了一个层面,远比在感情中的绝望更加有高度。
很明显这是对文言文的世俗化,因为我们上溯根源,就会发现庄子的本意确实要高邈得多——原本是基于道家生死观的认识,而并非浅层情感希望、失望之中的变化。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话,首先得搞清楚庄子的生死观。

老庄道家思维中,老子探讨“道”和“德”的含义,涉及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起始、衍变及规律,提出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相处的“至善”原则。

老子的思想是一种底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则是以老子人与自然的思维为起点,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死,以及在他的生死观之下的人类价值体现。

庄子认为生死本一,并没有区别,生死的区别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已。不仅生死如此,万物也平等如一,此为“齐物论”。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是由精神和肉体两种元素组成。咱们用写文章打比方,即内容和形式。而作为形式的肉体,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其他的形式,比如风、气,这只是“道”的形式转换,并不代表着“道”的消失。



而这种转换,在平常人看来,就是死。

为什么他老婆死了,庄子不但不悲哀,还“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夫人不过是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罢了。他没有死的概念,自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哀——这种思维被用来安慰活着的人,实在是属于大众对死亡无可奈何地接受。

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无法不悲伤,只能减弱而已,而庄子是真的从内心就没有悲伤,表现看起来相似,其实对事物内核的理解完全不同。

这种肉体消失转化,就是形式的转变,为了写出来让后学看懂,庄子使用了“人死”这个词。
那么“心死”,自然是指精神方面的死亡、丧失。比如失去上进心、失去思考能力,失去辨别能力,也就是说关于思想的任何活动都停滞了。

用现代医学的例子来说,“心死”是“脑死亡”,而“人死”是器官衰竭死亡。

那么是“脑死亡”可怕,还是人体功能丧失可怕呢?

都一样可怕。

但是人体功能丧失有全部和部分,部分者缺手缺脚,那可比脑死亡要好多了,甚至还可以正常生活;严重的全身瘫痪,可只要没有“脑死亡”,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有求生意志——因为精神还在,因为心没死。

这样简单地类比,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心死”,而“人死”要稍微次之呢?



就好像脑死亡、植物人(类脑死,但是有可能复原)、全身瘫痪,三种非常可怕的境况让人选,如果有得选又必须选,只怕全身瘫痪是最能让人接受的一种选择吧。

有人说,我宁可死,也不要瘫痪——这个其实未必能以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旁观分析得出的结论来表态的。

庄子认为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离的,能够到达那个境界,就是“逍遥游”了。精神不用凭借任何力量,自由自在地在宇宙中畅游。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庄子自身也并没有达到,但是他提出“坐忘”、“忘我”等方法,希望能借“呆若木鸡”达到这种境界。



庄子追求“大用”,即心的存在和延续,而“无用”就是肉体的无用,所以“无用”才能致“大用”。歪脖子树因为不成材,得以保存,其实不过也就是说借助形式的“无用”,保住了心的“大用”。

所以这句话翻成大白话,其实就是说:“停止思考的人苟活于世,比肉体死亡的人更加可怜”。

即使在今天,同样有其正面意义。

“肉身无法百年康健,精神可以万世传颂”,这种对高于肉体的精神追求的理论灯塔,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意义、生命价值追寻也有着积极正面的指导作用。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如果纯粹只是用来分手,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些。
相关问答
有一个成语叫莫什么哀
1个回答2024-01-30 14:43
哀莫大于心死 【拼音】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英文】 there is no poverty live the povery of spirit 【释义】 指最可悲哀的事,...
全文
法国大喜剧家莫里哀的真名叫什么
1个回答2023-02-12 22:47
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莫里哀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08-05 11:25
什么来的!??
哀莫大于心死
1个回答2024-03-04 15:44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悲莫过于无声”:个人觉得是出自于“万马齐喑究可哀”,并对此句进行了引申和化用。意...
全文
哀莫大于心死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7 20:21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所谓“心死”就是指心如死灰,人虽然活着,心却就像一滩毫无生气的灰烬一样,思想和意识变得异常混沌,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无动于衷,毫无感觉,简言之...
全文
哀莫大于心死
1个回答2024-03-24 05:23
  这位女孩子:   从你的心绪中,我看出你已经决定结束这段感情,那么就勇敢的放弃吧。要知道,割舍一段爱情本来就不需要什么理由,因为爱情就是深藏于内心的且能够使精神愉悦的体验。当一份爱情不再让人感到充...
全文
哀莫大于心死典故
1个回答2024-02-25 09:25
汉语成语哀莫大于心死,古意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新解释说...
全文
哀莫大于心死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26 01:52
【示例】 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 我们要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莫里哀
1个回答2024-02-24 04:56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古典主义喜剧家,古典主义时期最具有平民倾向的戏剧家,代表作有《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和《堂璜》等。其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创作奠基时期,主要创作滑稽...
全文
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
1个回答2024-03-13 14:15
当你的心彻底死了,绝望了,对此不抱有任何希望了,这就是所谓的“莫大于心死”。 我想应该是当你针对一件事儿时,比如情感或者对某事充满希望时,当这件事没有如愿,使你感到无限悲哀,在这种情形下,说明你还...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