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瑟·瑞夫斯的轶事典故

2023-12-03 01:59

1个回答

创意在广告里是一个最危险的词
瑞夫斯是广告科学派的忠实卫道士,他也一直宣称自己是科学派鼻祖霍普金斯的信徒。他认为,广告创作应该多讲点科学和研究,少讲点艺术,他甚至略带偏激地说:“创意在广告里是一个最危险的词。”
瑞夫斯曾经以一个典型的广告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看到过一幅大型海报,画面是一张绝世美人的照片,标题是:自从金发女郎……瑞典出现最使人惊骇的革命是……他认为那个金发女郎很漂亮,却始终没有注意到广告所宣传的商品是什么,后来才打听到这是一种雪茄的广告。
瑞夫斯认为,这种广告就是他所说的错误广告,因为它并没有使人注意到所要宣传的商品,而只是提供了迷人的画面。他将这种做法不客气地称为分散注意力的技术。他认为这样的广告不可能帮助商品销售,实际上是在榨取他人的钱财。瑞夫斯说:“我并不是说富有魅力、机智或温馨的广告不能促销,我只是说我的确见过成千上万这样的广告没有达到目的。”可惜的是,许多广告创作人员却乐此不疲,他们往往从主观出发设计构想,并没有考虑到客户的需要和商品本身的特点。瑞夫斯认为,这些人实际上是忘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瑞夫斯并不关心广告是否能够获奖,是否是一篇不朽的散文,是否用诗写成,他要的就是帮助商品销售。
他曾经这样对一位广告杂志的记者说:“假如你不是记者,而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的商品是一种刮胡膏、一种冷冻食品、一种汽车轮胎或是其他东西。忽然间,不知是什么原因,你广告无效了,销售下降了。而你的一切都寄托在销售上面,你的未来依靠它,你家庭的未来依靠它,其他员工的家庭也都依靠它。你只好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谈谈,你就坐在那个沙发上。现在,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优美的写作吗?几篇散文吗?或者你是想要这个该死的销售曲线停止向下移动而开始上升?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答案不言自明。创意服务于销售,如果脱离了这样的基础,为了创意而创意,那么再有创意的广告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瑞夫斯的“金质十字架”——“USP理论”
有“金质十字架”之称的“USP理论”是广告发展史上最早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广告理论,是瑞夫斯的“圣经”,他常常用这一理论向他的员工们布道。
瑞夫斯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老卡尔文·柯立芝很有耐心地坐在一座新英格兰小教堂里,倾听一位牧师连续两个小时的布道。过后不久,朋友问他布道内容是什么。
“罪。”柯立芝回答说。
再问,柯立芝就回答不出了。
瑞夫斯认为,这个故事印证了一个千锤百炼的原则:消费者从一个广告里只记得一件事——一项强烈的诉求或者一个强烈的概念。广告应该反复强调一个主题——“买下这个商品,你会因为它的独特用途而受益”。他认为,USP理论就是基于对产品的独特性的真实思考,在广告中,把它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变成一句有力的说辞。USP应该是消费者从广告中领悟到的东西,而不是文案人员硬加在广告里的。
何为“USP理论”(独特销售主题)
每一种商品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并通过足量的重复,把这种独特性传递给受众。瑞夫斯的USP理论的核心就是发现商品独一无二的好处和效用,并有效地转化成广告传播的独特利益承诺、独特购买理由,进而诱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而实现商品的销售。USP理论的运用,可以使广告活动发挥得更有效,是使成千上万的广告策划成功的一个秘诀。
瑞夫斯将USP理论定义为三部分:
(1)明确的销售主题。广告必须对消费者有一个明确销售主题,必须对受众说明:买这样的商品,你将得到怎样的特殊利益。这一主题,应该包括一个商品的具体好处和效用。
(2)销售主题的独特性。这一项主题,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它应该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也不能提出的。它最好没有被其他竞争者宣传过,是一个品牌或者诉求所具有的独特个性。
(3)销售主题的普遍性。这项主题,必须很强烈,足以影响上百万的社会大众,它是必须能够推动销售,必须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促使新顾客来购买商品。
一句广告语,价值30万美元
许多商品的独特性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隐藏于商品本身之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USP的界定依赖于对商品和消费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一旦USP找到之后,广告的创作就会水到渠成。瑞夫斯认为,只有从商品中发掘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销售主题,才能使广告的表述更加令人信服。因此,他对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有时甚至达到了一种吹毛求疵的地步。为了找到商品的独特销售主题,并使其确实可靠,瑞夫斯对所宣传的商品进行反复的测试和实验,不惜下大本钱。
美国著名的生活用品公司高露洁找到瑞夫斯,请他为棕榄牌香皂做广告。为了找出独特的销售主题,瑞夫斯所在的广告公司与高露洁公司共同投资,对这种品牌的香皂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测试。为了这一测试,双方投入的资金高达30万美元。最后终于证明,如果每天坚持用这种香皂洗脸一分钟,就能改善皮肤的外观。于是,瑞夫斯把这一实验结果作为商品的独特销售主题,写成了一句广告语——“棕榄牌香皂使皮肤更为娇嫩”,并附上了详细的测试数据。
为了寻找一句难得的独特销售主题,对方付出了高达30万美元的代价,但是,一旦确定了独特的销售主题,商品的销路便顿时打开,所带来的利润则是30万美元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罗瑟·瑞夫斯:“莎士比亚会是一位糟糕的文案作者。”
瑞夫斯曾经很肯定地说:“莎士比亚会是一位很糟糕的文案作者,海明威会是一位很糟糕的文案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是托尔斯泰等人们能叫得出名来的小说家,都是一样。如果让作家去搞文案创作,那么他们大都是不合格的。”
管瑞夫斯对海明威极为仰慕,但他仍然要这么说,因为文学创作与广告创作两者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虽然都是运用文字进行创作,但是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特长。写广告是一种专门的技巧,而新闻写作、小说创作同样如此。什么是广告写作的最高境界?瑞夫斯的回答是:用尽可能低的费用,把一项信息灌输到最大多数人的心中,除此之外,其他标准都是似是而非的。这便决定了瑞夫斯的文案写作风格: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瑞夫斯享有杰出撰文家的殊荣,这令无数广告人羡慕不已,但是他对此并不看重。他的一贯观点是:一个人是否写出了好广告,不应该由所谓的广告专家来评判,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客户,最重要的评定标准不是广告做得美不美,而应是对促进销售的作用大不大。
M&M巧克力豆“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M&M巧克力豆的那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便是瑞夫斯50多年前的杰作。
1954年,美国玛氏公司苦于新开发的巧克力豆不能打开销路,而找到瑞夫斯。玛氏公司在美国是有些名气的私人企业,尤其在巧克力的生产上具有相当的优势。此次,公司新开发的巧克力豆,由于广告做得不成功,在销售上没有取得太大效果。公司希望瑞夫斯能构想出一个使M&M巧克力豆与众不同的广告,从而打开销路。瑞夫斯认为,一个商品成功的因素就蕴藏在商品本身之中,而M&M巧克力豆是当时美国唯一用糖衣包裹的巧克力。有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又何愁写不出打动消费者的广告呢。瑞夫斯仅仅花了10分钟,便形成了广告的构想——M&M巧克力豆“只溶在口,不溶于手”。广告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特点鲜明。
随后,瑞夫斯为M&M巧克力豆策划了电视广告片:画面:一只脏手,一只干净的手。画外音:哪只手里有M&M巧克力豆?不是这只脏手,而是这只手。因为M&M巧克力豆,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简单而清晰的广告语,只用了8个字,就使得M&M巧克力豆不黏手的特点深入人心,它从此名声大振,家喻户晓,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糖果。“只溶在口,不溶在手”,50多年后,这条广告语仍然作为M&M巧克力豆的促销主题,一直流传至今,把M&M巧克力豆送到了各国消费者的心中,而玛氏公司也成为年销售额达40亿—5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瑞夫斯一直认为,广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商品是否过硬,是否有自己的特点。他说:“M&M巧克力豆之所以不溶化,是因为有糖衣。发现这一事实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而事实已经存在于商品本身之中。”

相关问答
约瑟夫斯的著名的约瑟夫斯问题
1个回答2024-04-21 12:09
据说著名犹太历史学家 Josephus有过以下的故事:在罗马人占领乔塔帕特後,39 个犹太人与Josephus及他的朋友躲到一个洞中罩棚,39个犹太人决定宁愿死也不要被人抓到,于是决定了一个自杀方式...
全文
哈格里夫斯趣事轶闻
1个回答2024-02-17 11:19
哈格里夫斯以善于拼抢著称,踢法硬朗,拥有不错的防守意识和铲断能力;他也是公认的“烂打型”防守中场:他体力极其充沛而且总有旺盛的斗志;哈格里夫斯左右脚技术均比较纯熟,也有一定的远射能力;此外哈格里夫斯还...
全文
约瑟夫·麦克康奈尔的生平轶事
1个回答2024-05-15 22:36
1953年4月12日早晨7点55分配颤,麦克康奈尔驾驶F-86战斗机为前往水丰发电站轰炸的30余架美军F-84战斗轰炸机护航,遭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空15师45团的12架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
全文
海瑞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8:23
据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海瑞一生娶妻三人,又有小妾两人。第一个妻子许氏,生了两个女儿,被海瑞休了,第二个妻子潘氏进门不到一个月,又被赶出家门。 第三个夫人王氏,在海瑞到达淳安之前...
全文
约瑟夫•阿尔伯斯
1个回答2024-02-15 00:53
参考答案: 米国画家和教育家,对工业设计有极大影响力。他的几何抽象绘画,如他的系列作品《向正方形致敬》,以对色彩和设计的精确控制为标志。阿尔伯斯出生于德国,曾就读于包豪斯,并于1923-33年间在那...
全文
罗斯和瑞秋和好
1个回答2022-07-22 05:38
翻了几个翻,这是大悬念。第六季曾阴差阳错的结婚,又离婚; 第八季又阴差阳错的怀孕生子,仍未结婚。 第十季才真正重新走到一起,但铺垫略显不足。看得出是为收场而收场。
罗斯和瑞秋是什么
2个回答2023-11-23 13:12
是《老友记》中的两个人物。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在《老友记》中,瑞秋从自己的婚礼上逃到莫妮卡面前时,那似乎是她和罗斯之间感情的开始,虽然,是罗斯在学生时期就开始暗恋瑞秋了,二人在各自成年后的生活里再次...
全文
欧内斯特·卢瑟福的人物轶事
1个回答2024-01-12 16:03
有个外号叫“鳄鱼” 卢瑟福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这个穷孩子完成了他的学业。这段艰苦求学的经历培养了卢瑟福一种认准了目标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后来学生为他起了一个外号——鳄鱼,并把鳄...
全文
赛尔号小说之米瑞斯白罗罗
1个回答2023-08-07 10:30
只有去商店买退化药剂
justin bieber自传我的故事里提到的 阿瑟 罗斯 是谁啊?
1个回答2024-01-28 07:26
阿瑟是美国著名的R&B黑人歌手,他是justin的师傅.罗斯也是他在成名后认识的一个音乐朋友,关于制作音乐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