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我不让孩子出现在这种攀比的环境里!来自小课桌的教育经

2023-12-03 08:16

1个回答

文/霓裳

《亲爱的小课桌》里有个"课后三小时"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大多数工作族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只有在家长下班、孩子们放学下课后的三小时中。

在这三个小时中,父母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陪伴孩子,与孩子产生 情感 与内心的交流,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好地影响孩子。



教育专家张敏在《亲爱的小课桌》中提到了父母陪伴孩子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只是单纯地陪着

比如,父母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是,眼睛却盯着手机,这种方式其实不能称为陪伴。

虽然父母与孩子共处于同一空间,彼此之间却没有产生连接。你活在你的世界里,我活在我的世界里,双方没有交流,心灵互相隔离。

这种陪伴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敷衍的态度,孩子很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点也不重要,没有起到真正的陪伴作用,甚至还对孩子产生负面的榜样影响。

第二种:用心投入的陪伴

父母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陪伴孩子。

在孩子在需求时给予回应,在孩子有困难时给予帮助,在孩子迷惑时给予点拨,在孩子出现偏差和问题时给予纠正或及时制止。

或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参与到某个活动中,比如手工、运动、聊天、亲子 游戏 等。

这种陪伴,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情感 连接与思想交流,很好地促进了亲子 情感 。

第三种:在陪伴中引领着孩子成长

这是质量最高的陪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陪伴的最高境界是,父母用终生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并用最先进的理念引领着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许多家长和孩子交流的话题只有学习,孩子的其他想法、爱好,在学校里的喜欢哪个老师或者有哪一些好朋友一概不知。这样双方并没有建立真正的内心连接,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结果是,父母所说的与所做的,孩子并没有真正接收到和学习到。

因此, 有效陪伴的前提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与真正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重视孩子学习,一直是中国传统保留下来的文化氛围。从古至今,读书一直是许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这里单独拎出来说一说。

在学校里,老师注重的是学习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我如何让你更快更好地掌握内容,如何让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给孩子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心平气和,允许孩子慢和犯错。如果只是一味地催促、挑毛病、发火、打骂,只会让孩子厌倦甚至害怕学习。

当然,如果忍不住发火了,家长也不要过分内疚。提醒自己下次注意改进就好了。



一些家长觉得,催促孩子快点写,这样就是负责任的表现。当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时,他们就开始发脾气。

有的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一边玩起了手机。这样做,既不能让孩子专心写作业,还降低了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8岁的孙启航,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上二年级的他,在出场秀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在写作业时,妈妈陪在我身边,有时候会玩手机发出声音,影响到我。"


7岁的谢雨希,专注力比较薄弱,写作业磨蹭拖拉。因为她有个拖延症的爸爸:"爸爸天天打王者,妈妈叫他做什么,他都要拖三分钟"。

这些,就是负面的影响。

另外一些家长因为心疼孩子,会在他们写作业时,一会儿倒水,一会儿递吃的。还有一些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不停的纠正孩子错误。

这些,都只会不断地干扰孩子学习,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那么,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就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也不是,只是做的时机要选对。 这个时机对的主要前提是,不影响孩子的专注。



正如张敏所说的,孩子的注意力是与生俱来的。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

一、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例如不要在旁边看手机、电视和交谈等,另外家长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去打扰和打断孩子,有什么问题尽量等孩子一段学习任务结束后再说。

二、给孩子一个学习的仪式感

例如让孩子先把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做掉,让孩子坐到固定的学习桌前,家里关掉电视,手机调成静音等,这样,孩子也会更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

三、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要适应他们的节奏

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只有20分钟,家长不要一下子给孩子布置时间太长的学习任务,而应该分段进行。每20分左右,让孩子休息3、5分钟,喝水、吃点东西、稍微运动一下,然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叶一茜的这段话代表了许多焦虑家长的心声:

但是,没有人是输在起跑线的,因为人生并不是一段段短跑,而是一个目标长远的漫漫长跑。

那些在"起跑线"上焦虑的家长,其实并没有看到孩子自身的价值,也就无法看见教育孩子的长远目标。

他们焦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拿自家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较。这种比较,就是否定孩子自身价值的体现。


还记得在第二期中,徐敬凯妈妈总拿儿子与别人比较,当傅首尔说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时,这位妈妈不屑地说:"就他还独一无二的存在?"

傅首尔当场就急了:"你怎么从内心里面不认可呢?"

长期的比较与否定,让徐敬凯失去了自信,他甚至自卑、畏缩、迷失自我,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教育专家张勤在《不一样的亲子沟通》中指出,造成孩子自卑的六个方面: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呢?张勤提出了以下几条主要的建议:

正如傅首尔所说的:“ 人生最重要的三样是持续自信、持续努力和保持一颗平常心。 ”她表示自己挺反对在家庭聚会时, 大人让孩子背诗。 "我说我来背,我不让孩子出现在这种攀比的环境里。"

张敏对傅首尔的这种"捍卫孩子童年"的态度表示了高度认同。

他说: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父母只有先修炼好自己,让自己不再焦虑,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看见真实的孩子,发现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潜在的天赋智慧,更好地去成就自我。

相关问答
傅首尔:我不让孩子出现在这种攀比的环境里!来自小课桌的教育经
1个回答2023-11-30 12:39
文/霓裳 《亲爱的小课桌》里有个"课后三小时"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大多数工作族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只有在家长下班、孩子们放学下课后的三小时中。 在这三个小时中,父母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陪...
全文
linux的哪个桌面环境最好
1个回答2022-12-17 15:22
deepin
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1个回答2024-01-23 18:40
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而多次搬家的故事,可见环境对成长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教育之中要有怎样的环境
1个回答2024-01-27 11:03
1、家庭氛围以及家族氛围要和睦,尤其是夫妻关系要和睦。在整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核心,对孩子影响也最大。 2、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尊重孩子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力,包括反对父母的观点。 3、鼓励孩子...
全文
关于教育环境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13:58
孟母三迁 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
全文
环境育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12 16:0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玩物丧志
学校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1个回答2024-02-09 04:07
  现在的校园学习越来越国际化,让孩子拥有双语学习环境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家长的共识,这些家长也都在为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努力。那么这种校园环境究竟有多么重要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
全文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个回答2023-12-18 04:49
幼儿园教育很重要的。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个回答2024-02-08 01:22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应该重视环境创设工作。本文从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入...
全文
培育环境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12 09:08
环境的成语有两个: 【锦天绣地】: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