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2023-12-04 11:40

1个回答
有知足常乐的事实论据。以下有这几个具体事例:

1、塞翁失马的故事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

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事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

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但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的境况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啊!比如,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玩也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很多乐趣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而他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苏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乐乐。

那人又问他:先生,住七楼又有哪些好处呢?苏格拉底说,好处多着呢!比如说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3、《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因为渔夫的老婆贪得无厌,所以最后所有从金鱼那里得来的东西都化空。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不要贪心。
相关问答
不知足常乐的事实论据
1个回答2024-02-13 00:55
金斧头银斧头 从前,有一个叫小志的孩子,家里很穷,但是他很懂事,每天都要上山砍柴,帮爸爸妈妈维持生活。有一天,他正在一片沼泽边砍柴。突然,手一滑,斧头掉进了沼泽里,一下子就不见了。“啊,怎么办...
全文
知足者未必常乐的论据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6 17:29
论据: 1、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 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
全文
论点论据大全 论点论据精选
1个回答2024-03-30 12:00
1、论点:难和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做事情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些事情表面简单做起来很难。创业难,守业更难。找到正确的方法,难事也会变得很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易行难。先易后难符合认知的逻...
全文
知足未必常乐的论据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11 05:31
论据: 1、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 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
全文
不知足常乐的事实论据
3个回答2023-11-25 10:46
金斧头银斧头 从前,有一个叫小志的孩子,家里很穷,但是他很懂事,每天都要上山砍柴,帮爸爸妈妈维持生活。有一天,他正在一片沼泽边砍柴。突然,手一滑,斧头掉进了沼泽里,一下子就不见了。“啊,怎么...
全文
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分别证明喜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的理由
3个回答2022-12-16 23:35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对社会发展,文明建设都有帮助。
论语十则的前五则的论据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16 20:20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一则: 为...
全文
求论据和中心论点
1个回答2024-04-02 23:50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
全文
学会满足知足常乐的名人故事论据
1个回答2023-11-13 10:25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
全文
不足为据意思?
1个回答2024-02-23 10:51
不足为据意思是∶不能作为依据。足:够得上,据:证据,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