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2023-12-04 12:42

1个回答
弘一法师说: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

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

“知止”是自己看着到某个程度了,

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同不动。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个樵夫,整日早出晚归,辛勤地劳作,仍然不能温饱,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他的老婆每天都到佛前虔诚地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她的祈祷果然感动了佛祖。一天,樵夫外出打柴时,在一棵大树下挖到一具金罗汉。

一文不名的樵夫一下成了富翁,买田置地,日子好过起来。按说,樵夫从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樵夫才高兴了几天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了。

他老婆就问:“我们现在吃喝不愁,又有良田美宅,你还唉声叹气的做什么?难道你是怕小偷来偷吗?小偷可偷不走这些房屋和良田,有什么可怕的。你真是个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完老婆这一番话,却发起了脾气:“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什么!偷不偷倒在其次,让我烦恼的是那十八个金罗汉我才得了一个,那十七个还不知道埋在哪里,我怎么能安心?”就这样,樵夫终日为那没能得到的十七个罗汉失魂落魄,没多久就病死了。

这个人不懂得知足,不懂得适可而止,结果终于害了自己。

人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太少,而是因为他不懂得知足、知止。不知足,无论有多少财富他都会觉得自己拥有得太少,永远为得不到的发愁;不知止,不懂得见好就收,最后反而连同到手的都一起失去。有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新的一年,马上到来了,愿我们能够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知止常止的胸怀,去面对这个看似复杂多变的世界,让内心多一份从容淡定,享受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相关问答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1个回答2023-12-04 23:58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何为知足,就是人家给多少,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何为知止,自己看着到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乃由人,知止则...
全文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1个回答2024-01-12 16:49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何为知足,就是人家给多少,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何为知止,自己看着到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乃由人,...
全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个回答2024-02-16 11:39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意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这启示我们,干工作、办事情不仅要知行,而且要知止。知行则可以拓新,知止则可以守成。 ...
全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老子说过的
1个回答2024-03-06 08:38
知: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足: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辱:辱没;受屈辱。《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
全文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的解释.
1个回答2022-09-22 17:50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解释: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个回答2024-05-05 18:53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足: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辱:辱没;受...
全文
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02 11:33
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因为欲望太强烈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做可耻的事情.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1个回答2023-12-06 18:33
    《增广贤文》中说: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意思是说:懂得满足现状,就会经常感到满足,一生也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能经常适可而止,一生也不会遭受...
全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20 10:13
【句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读音】:zhī zú bù rǔ zhī zhǐ bù dài 【释义】: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
全文
知止不辱知足不殆
1个回答2022-12-18 02:16
是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知道;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