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孟德传后的中心句

2023-12-04 18:02

2个回答
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中心句: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出处:《书孟德传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

原文节选: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

扩展资料

文章开始首先提出疑问,认为孟德不怕虎的故事,在道理上似乎可信:“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但是在实际上又未可信,因为“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这个疑问的提出是合乎一般道理的,因为一般人遇见老虎确实是没有不害怕的。

接着苏轼列举了三个不怕虎的故事,进一步证明《孟德传》的可信。他首先写出了“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描述得生动细致惊险,特别是妇人惧虎而沉入水中,二小儿在沙上戏耍,虎至并不害怕。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这里描写老虎想方设法欲使小儿出现害怕情况,但由于儿痴并不知怕,老虎黔驴技穷终于无奈地离去。

由此苏轼得出一个结论:“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苏辙的观点:人不畏虎,虎自畏人。

相关问答
孟德海和孟钰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4-30 12:57
孟德海和孟钰的关系是父女关系。 《狂飙》临近结局,孟钰的一生也盖棺定论。她的一生荣华富贵,可是依旧可悲。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可能会葬送一个人。首先从她的生活而言,可谓是锦衣玉食荣...
全文
孟德新书什么用?
1个回答2024-02-22 04:59
获取的全经验加成25%这里的经验包括武器经验,装备经验,升级经验
孟德尔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2-23 02:24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于18...
全文
孟德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1 15:23
孟德,元朝济南人。授昭勇大将军、招讨使。官至沂郯万户。元贞元年,以老辞职,儿子孟安世袭他的官位。
孟德尔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08 13:46
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布隆(Brunn)(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 )的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
全文
孟德尔的简介,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5:02
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为什么大家叫我 孟德兄
1个回答2023-01-10 07:55
因为你叫孟德
孟德尔的故事简短?
1个回答2024-02-05 17:35
孟德尔奋斗了一生就是为了验证生物的遗传学。也就是从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入手,用科学试验的方法,来证明生物有遗传性,而且遗传性有一些特性,比如,有些特性只要父或母某一方有就可以遗传,而有些特性必须父和母...
全文
孟德尔的遗传学
1个回答2024-05-15 04:02
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 (Law of Segregati...
全文
曹孟德出自哪一部小说
1个回答2024-01-27 20:08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