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生活中仁爱的践行

2023-12-05 01:04

1个回答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篇》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党篇》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篇》

每每看到孔子这些话语,整个人心都柔软了很多

1、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篇》

孔子只用竹竿钓鱼,射飞着的鸟,既是为了生存,也是给鱼儿和鸟儿逃生的机会,“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一目了然。用网捕鱼是一网打尽、射杀宿鸟是出其不意,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过度欲望,而下毒手赶尽杀绝。白居易《鸟》有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杀生要有其道,要有节制,要有游戏规则,不能在滥杀中培养恶的种子,这句话看起来保护的是弱小无助的小动物,其实是保护人的慈悲之心。

有保护小动物的爱心,一定也有爱人的能力

大家有没有发现小孩子就很喜欢小动物。

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篇》

孔子在“丧者之侧”的不饱和“日哭不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孔子的悲伤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表现,是对他人痛苦的一种同情,这种同情心虽然看似简单、平常,但它却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也是人类结成社会的重要基础。孟子曾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就是说,它是仁义的发端,是人们心底最基础的道德,只有具备了这种情怀,才能谈及个人品德的提升与完善。也只有通过这种情怀,才能让人们推己及人,在彼此的心与心之间搭设一条沟通的桥梁。

3、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篇》

这个故事很有名,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只问人有没有受伤,没有问马的情况。反映了孔子重人轻物的仁爱精神。由此可见,儒家学说是“人学”,是“以人为本”的学说。

以人为本,就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中说的,对于来访者,要以人为本,尊重、平等、耐心、理解、关爱…

是人重要,还是事重要?大家一定要学会区分,如果人重要,很多家长就不会凶孩子,甚至打孩子

4、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党篇》

尊老敬老,这是一切善德的基础,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尊老敬老绝非一家之事,更不该是一时之风,由心而发,从点滴处做起,给予可爱的老人最真挚的关爱。

孔子本人对鬼神之事并不感兴趣,一向都是秉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是,孔子对于乡人的驱鬼习俗,却保持了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孔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敬人者,人恒敬之。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要先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5、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篇》

朋友之交,在“义”不在“利”,“于我殡”是舍“利”而取“义”。“朋友馈”,是重义不重利,看中的是情义,而不是物品的贵重。送你一根柳枝,与送你一辆贵重的马车,都是朋友之间的情义,“义”以养心,“利”以养体,心意到了,是真朋友,真知己。“祭肉”是祭祀祖先之用,朋友送你祭肉,是把自己祖先赐予的恩泽也同时赠送给你,对待朋友的祖先要同自己的亲人祖先一样敬重,所以朋友其它赠品可以欣然接受,只有“祭肉”,要行拜礼之后才能接受。

为什么王阳明说,人人都是圣人,为什么?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是非”属于智慧,“善恶”属于道德。

但良知往往容易被私欲所遮蔽。(个人见解:良知即仁心)

仁心是什么?

仁心,就是善恶的试金石。就是是非的指南针。

世界上的一切事,无非就是是非善恶,分清了是非,你就是绝顶的聪明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就是智慧。分清了善恶,你就是大慈大悲的佛。

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心上,时刻注意自己是否处于仁的状态,做儿子,就要有孝顺之心,做父母,就会有慈悲之心;做员工,就会有忠诚之心;与朋友交,要有感恩之心,这样才是有仁心的人。
相关问答
联系现实生活如何从忠恕之道来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1个回答2024-02-15 07:09
应该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方面入手.联系生活的话,例如在新丧父母的人身边不要流露高兴之情.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之道
1个回答2023-11-23 03:54
当代大学生要践行孔子的仁爱之道要做到践行,实践中能够深化对仁爱之道的理解。 通过正确认识并践行仁爱之道,把握学习规律,就能学有所得。孔子总是鼓励人多学习,多行动,总是要求人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
全文
如何理解孔子的“里仁为美”?
1个回答2024-03-02 22:57
里仁为美: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 意思是"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为:谓语,是 美:形容词,美好的 向我们...
全文
孔子所说的仁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2 04:58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
全文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名句
1个回答2024-04-25 13:06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名句如下: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译文: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
全文
有什么典故或者故事是体现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
1个回答2024-01-19 00:12
呃 孔子的仁应该是指仁政,而不是爱人吧... 三十多岁时,孔子首创私学,设置讲坛,广授门徒,毕生不辍.他接纳弟子,不分贵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因而各方学人,趋之若骛.传说他先后有三千弟子,七十...
全文
有什么典故或者故事是体现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
1个回答2024-01-25 11:55
呃 孔子的仁应该是指仁政,而不是爱人吧... 三十多岁时,孔子首创私学,设置讲坛,广授门徒,毕生不辍.他接纳弟子,不分贵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因而各方学人,趋之若骛.传说他先后有三千弟子,七...
全文
孔子的 仁者爱人 思想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1:56
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孔子关于仁着重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5-22 17:09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全文
践行孔子义利观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2-12 04:33
《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是孔子称赞弟子颜回的话。他前后两次说到“贤哉,回也”,还特意使用主谓倒装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