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被封建礼教吞噬的人性

2023-12-06 03:31

1个回答
当把手中的《呼兰河传》这本书放下时,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会成为经典,而萧红为何又会是世人眼中公认的才女之一。

《呼兰河传》是萧红为一座小城著写的传记,那里有萧红最爱的祖父,有她最向往的后花园,但也同时存在着众多麻木不仁而又愚昧无知地吃着人的人们。

这本书有三个视角,一个是童年的萧红,一个是正在回忆这座城而写下这本书的成年萧红,还有一个就是作为旁观者来看这本书的我们。

三个视角中的呼兰河,凑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年代下、在封建礼教的残害下,那些愚昧而又麻木的人们的一幕幕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

01

书一开始就介绍了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萧红回忆里的大致样貌。但这些萧红仅仅是一笔带过,并没有着重描绘。反而给一个大泥坑添上了一笔浓墨。

这个大泥坑是呼兰河居民们生活中的调味料,今天谁家的牲畜淹死了,明天谁谁谁又掉进去了,像这样的话题他们总是乐此不疲。所以大泥坑的周围隔三差五地总会围绕着一些幸灾乐祸的人们。有些是真心去帮忙的,有些就是纯粹看热闹的,还有一些呢,偶尔也会提提建议。“什么把两边的院墙拆了,什么把墙边中上一排树”, 说来说去,竟没有一个人说用土把坑填了的。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上?这是成年萧红在回忆童年的她眼中的那些事时发出的质问,同时也是对那个年代人们的愚昧无知的一种抨击。

紧接着泥坑趣闻,萧红又提到了一个卖豆芽的王寡妇。她的独子意外淹死,但她好像还是平平静静地活着,偶尔想起时,时不时地在大街上或到庙台上大哭一场,但哭完了,依旧回去卖她的豆芽。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悲哀,但在其他乡民的眼中,她已然成了一个女疯子。

02

后面的章节中,萧红继续写了呼兰河的一些盛举,像跳大神、放河灯、唱秧歌以及野台子戏等等。呼兰河大部分的盛举都离不开鬼神之说,都凸显了那个时代人的迷信与无知。 尤其萧红所写的老胡家团圆媳妇这个章节,更让人痛恨这些人的愚昧,却也深深地同情他们,因为他们吃着别人,而封建礼教吃着他们。

团圆媳妇,也就是所谓的童养媳。老胡家的童养媳是外乡人,接回来时据说已经十四岁了,其实她只有十二岁,只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怕别人笑话,故意谎报了年龄。

在萧红的描述中,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很活泼爱笑的小姑娘,眨着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看不到了。反而每天都能听到老胡家传来的团圆媳妇的哭喊声。

原来她婆婆家觉得她伤风败俗,一顿接一顿地毒打小团圆媳妇。邻里街坊都认为该打,说这团圆媳妇太大方了,没有一点儿团圆媳妇该有的样子。坐那儿坐得笔直,走路走得飞快,一点儿也不知道害羞,委实该管教管教。

慢慢地,连这哭声也听不到了。但是各种跳大神、驱鬼的作法声在老胡家此起彼伏。老胡家的人都认为她是鬼上身了,邻里街坊也都开始附和。有的甚至开始献上各种偏方,说吃全毛鸡的、说吃黄连拌猪肉的等等,说这家吃这个偏方好了,说那家吃那个偏方灵了,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可笑的是老胡家真就一个接一个的试着,盼望哪一天能把那个鬼赶走。后来各种药方无效,偶然听到哪个真人厉害,又请来真人作法。真人看到小团圆媳妇脚上的烙印,问其来由,得知是她婆婆活生生给烙上去的。现下便开始胡诌起来,什么因果报应,什么她死了你们都要陪葬等等。老胡家的人尤其是她婆婆被吓得不轻,也不管这钱赚得有多辛苦,先消了这灾再说。真人拿着骗来的钱屁颠屁颠地跑了,而老胡家依旧还在找驱鬼的各种偏方。

这不,不知从哪儿又听来的偏方。当众让团圆媳妇脱衣洗澡,而且是滚熟的热水。她挣扎、叫喊着,周围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而且个个神采奕奕的。团圆媳妇叫喊声越来越小,大家都以为她死了,有的人竟还同情地留下了几滴眼泪。

当她被她婆婆扎醒的那一刻,围观的人们以为就此结束了,有的开始打着哈欠准备回家睡觉,却听到那婆婆说,要洗三次,才有作用。于是个个又精神百倍了起来,要回家的也不回了。就这样,小团圆媳妇被烫了三次,也昏了三次,最后只吊着一口气在,半死不活地躺在那儿。周围的人都说这是要好了啊。于是老胡家又开始跳大神了,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了几天,终于咽下了这口气,死了。

当我读到萧红写的小团圆媳妇这段往事时,脑海中不断回荡着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的“吃人”的话。 在那个年代里,到底是麻木愚昧的人们活生生地吞掉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是一个吃人的封建礼教吞掉了一群人的生命。

03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令我印象颇深的人,就是冯歪嘴子。可以说,他是萧红笔下和这个吃人的社会抗争的人物代表。

他和隔壁的王大姑娘偷偷地自由恋爱了,后成了家。在王大姑娘没有嫁给冯歪嘴子之前,邻里八乡都对她赞不绝口,说谁娶了她是谁家的福气。长得好看,干活也得劲儿,是个兴家立业的好手。

等到她和冯歪嘴子成家以后,以前的好话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一看就知道她不是个好东西,说话那么大声,哪个姑娘有那么大劲儿”等等,各种骂她、恶心她的话甚嚣尘上。人们开始编纂着冯歪嘴子的各种传说,看到他床边有一段绳子就说他要上吊了,看到他去河边,就说他要投河了,甚至还有探访员在他家周围游荡。

可是冯歪嘴子仍然好好地活着。过了两三年,他的第一个孩子也大了,而第二个孩子也将要出生。冯歪嘴子可乐坏了,每天开心地忙碌着。

萧红回忆冯歪嘴子这段往事时,有一个令我很感动的片段。

冯歪嘴子看到他媳妇儿抱着一个大盆儿,便阻止着,“你这是干什么,让我来拿不好嘛?”看着她媳妇儿拿着一捆柴,也阻止着她,“让我来拿不好嘛?”看着媳妇儿一天天瘦下去,就想多买几斤鸡蛋给她补补,可是被媳妇阻止了,因为舍不得。但是冯歪嘴子说,“你从生了这个孩子就没好好地补补,多吃几个鸡蛋算什么,我多卖几斤黏糕就有了。”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个女人只是用来传递香火的年代,有这么一个男子肯这样对一个女子该多不易。

可惜天不从人愿,冯歪嘴子媳妇儿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就死了。多少幸灾乐祸的人等着看笑话,觉得冯歪嘴子拖着俩孩子肯定活不下去,一个个睁大眼睛观望着。 可冯歪嘴子并没有看到绝望,他依旧卖着年糕,依旧担负着那份责任活下去,然后看着他的俩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虽然在世人的眼中,那孩子好像永远长不大似的。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两个章节就是冯歪嘴子和小团圆媳妇这两个。书中还讲了有二伯,一个封建社会里老光棍的代表,当然更多的是描写了萧红最难忘怀的后花园以及非常疼爱她的祖父。

祖父无所顾忌的疼爱她,教她读诗,给她讲故事,陪她玩。她最爱玩的地方就是她家的后花园。后花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儿想开便开,鸟儿想飞走就飞走,那些瓜果想结便结,在她眼里,在那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

其实萧红对后花园的描写,不仅仅只是写出了小孩子的稚气与乐趣,从我们读者的角度或者从成年萧红的角度来看,这里面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这个社会焕然一新的渴望。她盼望着有这样的自由,更希望未来的社会也会是这么个模样。

据说《呼兰河传》还有第二部,只可惜才女萧红红颜薄命,仅31岁便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部部传世佳作,也留下了世人对她时乖命蹇的一个又一个嗟叹。
相关问答
呼河兰传中的萧红经历了什么事?做过了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2-18 08:02
不然肖经历了很多,让他意想不到的。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16:52
呼兰河传更像是萧红的自传,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呼兰,就是萧红的家乡,呼兰河传,就是描述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生活。它不...
全文
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的什么精神?
1个回答2024-03-15 04:25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的思想...
全文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吗?
1个回答2022-12-21 21:22
不是在呼兰河那里写的。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全文
萧红《呼兰河转》中呼兰河城在哪裏?
2个回答2022-12-25 12:59
我可以告诉你与此有关的一切信息。“呼兰”本是一个小县城,现在划归成了哈尔滨的一个区,从哈尔滨往北行大约三十公里就到,交通还算方便。“呼兰河”是松花江的一个分支,因为这个分支绕城而过,所以这个地方叫了“...
全文
如何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
1个回答2024-03-16 22:39
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可以知道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的故事。 不活泼的小村庄 作者萧红详细地写道,呼兰河是一个不活泼的小村庄,写的是她的家和美丽而安静的大公园。爷爷,两个……在小红的笔下,我了解那个小...
全文
如何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
1个回答2024-04-04 20:17
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可以知道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的故事。 不活泼的小村庄 作者萧红详细地写道,呼兰河是一个不活泼的小村庄,写的是她的家和美丽而安静的大公园。爷爷,两个……在小红的笔下,我了解那个小...
全文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在哪里写的?
1个回答2023-08-14 13:04
《呼兰河传》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写的,诞生于香港。
吞噬星空与吞噬星河是一部小说吗?
1个回答2023-08-26 16:28
不是一部小说,吞噬星空是我吃西红柿写的玄幻小说,已完结。吞噬星河是大闸蟹写的玄幻小说,连载中。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