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成纪的陇西历史概述

2023-12-06 10:53

1个回答

陇西成纪是个历史文化概念,因为,据《汉书·地理》记载,最早设置的汉成纪属于天水郡,而陇西郡没有成纪县。

她的起源与流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伏羲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下面几位学者对于陇西成纪的考察。

所谓成纪,起初是一个辽阔的地域文化概念,但是有一个中心,就是大地湾遗址。

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称为“文化成纪”;到了秦汉时期,汉承秦制,地方建治,仍然是郡县治,而这时期,成纪这个名词又从文化的概念变在实体性的地方治所,这个治所属于陇西郡,既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第三个时期,成纪易名期。

成纪的历史与现实上古时期,文化成纪期  上古时代,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形成了古成纪文化圈。

伏羲女娲的故事从清水河流传到葫芦河,又从葫芦河流传到了渭河,从渭河到黄河,从黄河到整个北方,从北方到南方,进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

大地湾被称作中华文明的曙光,这是史学界公认的。

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流传着大量的伏羲女娲的故事,这些故事不能当作信史去看待,但从传说的背后却能反映出新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这一段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伏羲氏与女娲氏的重要程度。

许多学者由于甘肃省当前经济的落后,对于这些传说并未加以重视,但是,遍布秦安及周边地域的新时代遗址群落证明了,在几千年前,这里的原始部落是如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茹毛饮血,一步步艰辛地从蛮荒到文明的。

上个世纪,许多学者对于伏羲神话的源头做了不出的猜测与考察,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比如,著名的学者闻一多,他徒步葫芦河流域,最后,写了一部著作叫做《伏羲考》,在《伏羲考》中,他得出了伏羲氏族应该属于西南苗蛮,但是,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否定了他的结论。

为什么闻一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西南少数民族中亦流传着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因此,闻一多先生不远千里来到葫芦河沿岸考察。

这告诉我们不管多么伟大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虽然经过详细的求证,但还是会出纰漏,历史还是历史,不会改变什么的。

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他自身的规律,就算有人想改变他,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恢复她本来的面貌。

当然,闻一多毕竟是著名的学者,他是学的高标,口的巨人,他的求真求实的精神,确实是一面镜子。

可惜,当时由于大地湾遗址还没有发现,因此,他没有掌握关于这一问题的最全面最有力度的材料,因此,不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也告诉我们被称为科学的东西,有多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

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伏羲女娲的流传范围有多广,其影响力有多大,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代的秦安,形成了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成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非常大,辐射全国,这是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这是事实。

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大地湾就是因为,在整个西北地区都很难找到第二处像大地湾遗址这么规模宏大,积累历史时间之长,并与上古传说相互印证的地域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上古时代形成了成纪文化圈。”所谓成纪应该从上古时期算起,起初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地域概念,她应该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地区,因此,静宁治平乡从文化上来应该属于成纪文化圈,划归天水地区更合适一点,你可以看看,小的圈子,以大地湾遗址——秦安为中心,绕秦安一圈的周边地域:静宁、庄浪、通渭、武山、甘谷、天水、清水、张川都属于这一圈子:大的范围来说,成纪文化的影响应该从清水河到葫芦河,到渭河黄河、北方辐射。

在秦安境内有着众多的伏羲女娲传说的遗留,而且,学界也都肯定了这些民俗与伏羲女娲的历史有关,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一切的神话都是过往的历史,而秦安除了神话还有大地湾遗址,这更有力的证明了伏羲女娲与秦安的关系,大地湾遗址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而成纪此名又与伏羲的诞生有着直接的联系,一纪被称为十二年,而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履大人印于雷泽,感应生伏羲,同时,据说,伏羲在华胥氏的腹中呆了十二年,因此,成纪应该指伏羲在母腹中成于一纪。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成纪的地名,指秦安就能与历史传说遥相呼应,同时,静宁也称为成纪并不能说明什么,更能体现出伏羲文化的影响之大,影响之远。

而看古今历史沿革,本身与现代行政区划还是有一定区别,但是,我们历史的看问题,追根溯源,事情的眉目还是比较清晰的。

有人会疑惑,邑人冯绳武教授曾考证出古成纪县治在今静宁境内,宋以后才迁至秦安,为此事如何解释?本人是这样认为的,邑人冯绳武教授也是令人很敬佩的,在学术研究上追求求真精神,这更让敬佩。

但是,研究者往往由于时代历史的原因,或者研究方法的偏差,对于同一事件有时还是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很正常。

比如,闻一多先生,学界的泰斗,被诗人臧克家高度评价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曾经徒步行走在秦安的葫芦河畔,但,当时,还没有大地湾遗址给他佐证,因此,他在《伏羲考》中得出伏羲属于苗蛮集团的错误结论。

因此,客观地看待历史,长时段的研究历史,以开阔的胸襟和眼光处理历史事件非常重要。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一句就是:“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在该句下明确注明:“成纪,在秦州。”张守节所说的“秦州”,是唐代秦州,下辖成纪、上邽、伏羌、陇城、清水、长道六县,并非今之天水市秦州区。

《汉书?文帝纪第四》载:“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汉书?地理志第八下》详细解释:“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阳,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

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街泉、戎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开、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兰干(莽曰兰盾)。

我们专说成纪县:《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元和郡县图志》云:“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

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甘肃新通志》云:“成纪故城在县(秦安)北三十里。”《帝王世纪》云:“伏羲生于成纪,汉置县。”《秦安志》云:“自疱牺开辟已为成纪地。”《水经注》云:“黑水西南出悬镜峡,又西南入瓦亭川。

又有泌水自西来会(瓦亭水),世谓之鹿角口。

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

……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

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

右与成纪水合。

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

帝太皋疱牺所生之处,汉以属天水郡。”依《水经注》所言,知成纪县故址位于长离水(瓦离水)的西岸、成纪水的南岸一带,这里正是汉成纪县故址所在地。

故杨守敬云:“此是汉以来成纪县故城,当称故城”(《水经注疏》)。

《金史?地理志》载:“秦州有秦安县,汉故城。”《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安皇帝甲》:“凉王光以西秦王乾归数反覆,举兵伐之,乾归群下请东奔成纪以避之。

光军于长最,遣太原公纂等帅步骑三万攻金城;乾归帅众二万救之,未到,纂等拔金城。

光又遣其将梁恭等以甲卒万馀出阳武下峡,与秦州刺史没弈干攻其东,天水公延以枹罕之众攻临洮、武始、河关,皆克之。

乾归使人绐延云:乾归众溃,奔成纪。”元代宋朝遗民胡三省《新校资治通鉴注》注明:“成纪,今巩昌路总帅府秦州。”据上而论,《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成纪故城在今秦州秦安县北”,而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则证明了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令人惊奇的是,在多部古籍中竟然明确指出了静宁的位置:《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阿阳县。”《汉书?高后纪》云:“六年六月……匈奴寇狄道,攻阿阳。”颜师古注云:“阿阳,天水之县也。

今流俗书本或作河阳者,实地处陇水之西北,故谓之河阳。”《通典》云:“在陇城县北,汉属天水郡,又有河阳之说。”《太平寰宇记》陇城县条云:“河阳县故城,汉置县。

亦在河之西北,故曰河阳。”《水经注》云:“瓦亭水源出静宁大陇山,并有二支,一支即陇水,亦出大陇山。

二水在丽亭川合西南流至鹿角口,其西有泌水亦会入鹿角口,合为一流(瓦亭水)向南流,迳阿阳县故城东,入葫芦河注于渭。

阿阳故城即在此河西北。”可见阿阳即静宁县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汉书地理志》,汉天水郡下辖成纪、阿阳等十六县,阿阳县和成纪县是并存的,既然阿阳县是静宁,那么成纪县又是哪里?  这里有四句很重要的话:《舆地广记》云:“阿阳县在故城县北。”《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云:“阿阳,西汉县,属天水郡。

在故城西北,今平凉靠静宁州南”。

《金史?地理志》载:“秦州有秦安县,汉故城。”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说秦安是“汉以来成纪县故城,当称故城。”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秦安又叫故城,故城是成纪县遗址,阿阳县(今静宁县)位于成纪故城的西北方!

《新唐书?地理志》云:“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

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以地震迁徙治成纪之敬亲川。

天宝元年还治上邽,大中三年复徙治成纪。”据此可知,成纪实为秦州州治,但地有迁徙,曾从秦州移到秦安,故《新唐书》将其列为首县。

(注:《旧唐书》成于后晋,因其简略且考证不详多错漏,宋朝令欧阳修、宋祁等重修,是为《新唐书》)。

《元和郡县图志》云:“成纪县,东南至州一百里。

……瓦亭川水,东去县一十五里。”《通鉴地理通释》云:“城在今(秦安)县北三十里。”《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成纪故城,在秦安县北。”据上四书,知成纪故城为今秦安县之北。

依《元和志》,其故址当为今秦安县西北部郭家镇一带,该地东南至州百里,距瓦亭水(今葫芦河)十五里,方位相符,当是此地。

五代十国以来,本区由于地处陇右要冲,其西部为吐蕃所有,东部先后为岐、后唐、后晋、后周、前蜀、后蜀所有。

现分国通考如下:①岐:李茂贞据凤翔,因护送唐僖宗入蜀有功,为凤翔节度使,后称岐王。

时据有秦州东南部,有成纪、清水、长道三县地。

州治为成纪,即今秦安县西北之郭家镇。

②后唐:据有秦州东南部,州治为成纪。

原有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地,后增置天水、陇城二县。

《五代会要》云:“后唐长兴三年二月,秦州奏:见管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外,有十一镇,征科并系镇将。

今请以归化、恕水、五龙、黄土四镇,就归化镇复置旧陇城县。

赤砂、染坊、夕阳、南台、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置旧天水县。

其白石、大泽、良恭三镇,割属长道县。

上从之。”③后晋:据有秦州东南部。

有本区长道、清水、成纪、陇城、天水五县地,州治为成纪。

④前蜀、后蜀:据有秦州东南部,有秦州之成纪、天水、陇城、长道、清水;凤州之两当、河池,计二州七县。

秦州治为成纪。

北宋时期,本区隶属秦凤路。

地有秦州之成纪、陇城、清水、天水;凤州之河池、两当;巩州之宁远、永宁;岷州之长道,计四州九县。

州治成纪,即今天水市。

南宋时期,渭水以北为金据,渭水以南为宋所有。

金设熙秦路,地有秦州之成纪、冶坊、清水、陇城、秦安五县。

州治成纪,即今天水市。

元代本区隶属陕西行省,地有秦州之成纪、清水、秦安;巩昌府之鄣、宁远、伏羌;徽州、两当;西和州,计一府三州七县。

元时成纪为为秦州治,故址即今天水市。

《元史?地理志》载:“秦州有成纪县。”元末撤成纪,并入秦州府,成纪县从此消失。

综上所述,汉成纪指的是秦安县,而唐朝以后的成纪指的是天水市!”(以上资料引用网友“隐于网”先生,他在二十四史地理史和其他古代史地典籍非常熟悉,治学严谨,博学果敢!!)

相关问答
甘肃有陇南、陇西,陇在那里?有没有陇东,陇北?
2个回答2022-09-24 15:10
陇就是甘肃,当然有陇东,不过陇西一般叫做河西走廊,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在陇中。也就是甘肃中部地区!
请简述得陇望蜀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0:39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
全文
简述得陇望蜀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23:42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常用“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解 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通俗...
全文
简述成语词典 得陇望蜀 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25 23:08
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
全文
甘肃陇西在历史上的地位?出过那些名人?谢谢!
1个回答2024-03-30 06:07
地位应该比较重要!主要是在唐宋以前!别的名人不说,就说李白和李世民这两个人,你就知道名人有多少了!
甘肃陇西在历史上的地位?出过那些名人?谢谢!
1个回答2024-03-12 05:53
陇西“出品”58名帝王,158为丞相,名将无数。 “陇西堂”、“李家龙宫”被唐太宗李世民以国家名义分别被定为“天下第一堂”、“天下第一庙”。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由来。 陇西古称“襄武”,是郡、州、府...
全文
陇剧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1-29 19:14
陇剧是流行在甘肃全省的一个新兴剧种,原名“陇东道情”,是流传在甘肃东部地区的一种皮影戏。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
全文
西起陇西剧情
1个回答2024-02-14 08:46
风起陇西剧情讲述:公元三世纪,曹魏、蜀汉、东吴三分天下,鼎立于世。蜀汉昭烈皇帝刘备驾崩喊颂睁后,丞相诸葛亮采用以攻为守的治国方略,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公元二二八年,中各类发动了正对曹魏的北伐。 诸葛...
全文
陇西行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8 23:55
《陇西行》,原为乐府古题。唐代诗人常用古题作诗。以“陇西行”为题的比较著名的唐诗有王维的五古《陇西行》与陈陶的七绝《陇西行》。
陇东名人?
1个回答2024-03-19 06:10
历史上,陇东地区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产生了很大的历史影响,如公孙贺、牛弘、牛僧孺之于汉代、隋唐政治,王符、傅玄之于汉晋思想,李梦阳、赵时春之于明代文学,岐黄、皇甫谧之于中国医学,甘延寿、董福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