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毛遂自荐”中的毛遂,究竟是何许人也?

2023-12-06 14:53

4个回答
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人,就在平原君为凑不足二十人而着急的时候,一个名叫“毛遂”的食客便主动向平原君自荐,要求补足缺额。

说起我国的成语,那可就太多,太多了,每个人随口一说都有几十个。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说出成语对应的故事,但也是说上十个八个。而在这些成语中,想必你也听过这样一个成语——“毛遂自荐”。

这个成语对于我们来说都比较熟悉了,其大意就是说:古时候一个叫毛遂的人,他去找领导自我推荐。当然了,一些人也大都只知道这一点,至于说成不成功那就是不得而知了。现在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那些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的人!

可问题,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即毛遂,到底是何许人也呢?他又是向谁自荐?又为何能成功呢?

公元前257年,即赵国时期的赵孝成王九年,秦国大将王龁、郑安平进攻赵国,秦国兵贵神速,很快便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这时,赵王赶紧派遣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让其发兵来救援赵国。

平原君接令后,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好好谋划。因为如果能采用和平的方式取胜则好,反之不能的话,就要将合纵条约签订好之后才能回来。毕竟人家楚国没有利益可图的话,是不会轻易发兵的。

因此,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且有胆识的门客一同前往。但经过反复的挑选,只凑足了十九个,还差一个!

而就在平原君为凑不足二十人而着急的时候,一个名叫“毛遂”的食客便主动向平原君自荐,要求补足缺额。平原君看他有点眼生,于是便问他是什么时候才投入到自己门下的。毛遂告诉他,三年前!

平原君不解地问道:“有才能的人在社会上活动,就好像是锥子放在布袋里面一样,它的尖芒立即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可从未有人提起和谈论过你,想必先生一无所长。这次出使,任务艰巨,先生还是在家吧!”

毛遂听完这话似乎有点不高兴,坚持一定要去。毛遂说道:“我是今天才请求放在布袋里的。假如我早就在布袋里,今天就不是仅仅露出锥尖了,恐怕整个锥子都要显露出来。”

平原君无奈,只好答应带上毛遂一同前往,但其余十九个人却对毛遂投来了轻蔑的眼神,认为毛遂这就是自不量力。也许一个能人在没显示出自己实力的时候就是这样,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轻视,但才能一旦凸显,这些人将不再多言!

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与当时的楚考烈王商谈合纵盟约之事,但从早晨一直谈到下午都没有谈妥。这时,毛遂便左手提剑,右手握住剑柄,快步向前走去,对平原君说道:“合纵是利是弊,两句话便可讲清楚。可为什么从早上谈到现在还是没结果呢?”

楚王看到平原君门客如此唐突,十分不悦,于是便要毛遂退下。毛遂也不紧张,只见他将握住剑柄的右手抬了抬,走上前对楚王说道:

“大王能这样吆喝我,无非就是倚仗着楚国的人多罢了。可我现在与大王相距不过十步,而在这十步之内,你们人再多也起不了作用。况且我听说商汤凭着纵横七十里的土地就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纵横一百里的土地使得诸侯臣服。难道他们是凭着人多吗?不,他们真是由于能掌握当时的形势而发挥威力。现在的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军队上百万,这正是称霸天下的资本。可是一连几次都被秦兵攻下了城池,辱没祖先,真是让人感到羞耻!而今天,我们的主人来和大王商谈合纵之事,正是为了出国考虑,可没想到你们竟然还是犹豫不决!”

楚王被毛遂这番激烈的言辞给折服了,随即便答应与赵国合纵,共退秦兵。果然,在赵魏两国的共同努力之下,没过几天秦国就退兵了。

综上便是“毛遂自荐”的故事了,正因如此,在回国后,毛遂就被平原君奉为上宾。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能总结出一个道理:一个人想要成功,仅仅只努力还不够,一定要能够把握住时机,时机一到,就务必要将其抓住,这样你才能有提升的可能。倘若你执著地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不去主动抓住机会的话,那么你可能就会被雪藏一辈子。

成语“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当时他是战国时期一位大臣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有争议,一说山东滕州、一说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战国时期著名说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猝后葬于距鸡泽县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区境内,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卜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
相关问答
毛遂自荐的故事,成语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1-21 01:36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毛遂。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
全文
"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主要是向谁自荐?
1个回答2022-09-17 21:05
对,就是平原君!
毛遂自荐中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2个回答2023-08-03 07:50
毛遂(前285年-前228年),战国末期薛国(今滕州南薛城里,张汪、官桥一带的人)人,死后葬于薛地,今在滕州市官桥镇车站旁仍有其墓地。毛遂其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哪握展露锋芒。...
全文
成语毛遂自荐的意思和解释,用毛遂自荐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14 06:01
故事典故:《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都城邯郸平原君楚求救门食客毛遂自请求同前楚毛遂挺身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救赵
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2:05
  【毛遂自荐】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
全文
毛遂自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0:14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
全文
毛遂的故事让你想到了那些成语
1个回答2024-01-20 15:40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全文
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7:51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
全文
毛遂自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1:19
1 毛遂自荐的...
全文
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03 14:47
即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