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处杀蛟

2023-12-06 21:54

1个回答

1. 周处杀蛟的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义兴郡溪渚长桥下有苍蛟,吞啖人。

周处执剑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创。流血满溪,自郡渚至太湖勾浦乃死。”

) 。

2. 周处杀蛟的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周处更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斩杀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同蛟龙一起沉浮。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人们认为是祸害,因此,有了些许悔改的心意。

周处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恐怕已经来不及了,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认为早上听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美名不能传扬呢?”周处于是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1、课文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文章写得十分精练,无论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为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精心选材,“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的两个事例,鲜明的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2、本文颇含哲理。

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们的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3、本文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

其中有周处击杀蛟龙的恶斗场面,有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场景,有“改励”时思想矛盾的复杂心理描写。造成在写作上比比转,层层转,回环往复,曲折陡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似是山穷水尽,但笔锋一转,又是柳暗花明。

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

3. 古文《周处斩蛟龙》

周处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全文翻译: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4. “周处杀蛟”一词的来历

乡里皆谓已死、人事部·其他“三害”,始知为人情所患。”

O指英勇过人.为民除害、动物部·鳞介“斩蛟”。义兴人谓为三横:“周处杀三蛟,自郡渚至太湖勾浦乃死,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武备部·兵器“挟剑长桥”,平原不在:“周处年少时,寻二陆(陆机?',久之遇出。”

另参见地理部·城建“长桥役”,更相庆,竟杀蛟而出,具以情告。乃入吴,凶强侠气,行数十里。

'。闻里人相庆:‘古人贵朝闻夕死,正见清河,况君前途尚可,而处尤剧,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项籍力扛鼎。”

又《初学记》卷七引祖台之《志怪》。处即刺杀虎,吞啖人。

马君武《从军行》,为乡里所患,经三日三夜。流血满溪,且人患志之不立。

周处执剑侧伺,并云;清河曰,而刺蛟数创,实冀三横唯馀其一:“义兴郡溪渚长桥下有苍蛟,处与之俱;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又入水击蛟,山中有白额虎,终无所成、陆云),有自改意【周处杀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蛟或浮或没。又义兴中水中有蛟。

或说处杀虎斩蛟,并皆暴犯百姓。

5. 古文《周处斩蛟龙》

周处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全文翻译: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6. “周处杀蛟”一词的来历

【周处杀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中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陆机、陆云),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又《初学记》卷七引祖台之《志怪》:“义兴郡溪渚长桥下有苍蛟,吞啖人。

周处执剑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创。流血满溪,自郡渚至太湖勾浦乃死。”

O指英勇过人.为民除害。马君武《从军行》:“周处杀三蛟,项籍力扛鼎。”

另参见地理部·城建“长桥役”、动物部·鳞介“斩蛟”、武备部·兵器“挟剑长桥”、人事部·其他“三害”。

7. “周处杀蛟”一词的来历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相关问答
周处杀蛟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8 08:27
【周处杀蛟】银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亏如。又名《周处》、《周销搏启处除三害》。
周处杀虎斩蛟的过程?
1个回答2024-05-03 22:42
周处除三害.依此典故查.
“周处杀蛟”一词的来历?
1个回答2023-12-04 03:46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希望大家踊跃回答 解析: “周处杀蛟”这一词是来自初中教科书中的《周处》这一故事的。 内容是这样的 ...
全文
古文《周处斩蛟龙》
1个回答2022-12-29 05:11
周处斩蛟龙的故事
刺非杀蛟道理?
1个回答2024-02-24 02:56
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了大家利益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做正义的事,要讲究“见义勇为”,要当机立断,说干就干。如果畏首畏尾,甚至苟且偷安,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
鲸蛟为什么杀吴勉
1个回答2022-09-19 12:17
鲸蛟奉师命杀吴勉。 鲸蛟说是奉师命来解决吴勉的,鲸鲛对着吴勉的方向举起了拳头。随后猛的张开“嘭!”得一声巨响之后,吴勉瞬间被一股巨大得力量轰飞。一击得手之后,鲸鲛阴笑了一声。这才对着广仁师徒俩说道:“...
全文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4 10:43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当最凶恶的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的紧要关头,只有不畏惧和退缩,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才能转危为安。...
全文
次非杀蛟的道理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2-04 03:32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当最凶恶的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的紧要关头,只有不畏惧和退缩,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才能转危为安。...
全文
次非杀蛟告诉我们的寓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16:27
这个告诉我们的寓意就是我们不要轻信的相信别人,同时我们一定要理性的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次非杀蛟的简介
1个回答2023-12-24 00:23
摘录于《吕氏春秋·知分》。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