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在学习中什么的重要

2023-12-07 00:36

要快,明天就要交了
4个回答
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
光说不练假把式
学习只要有毅力,一定可以成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板书设计:
为学

清 彭端淑

一、提出论点

天下事:为之:难→→易 人之为学 学之,难→→易

不为:易→→难 不学,易→→难

(普遍真理) (本文论点)

二、道理、举例论证

1、道理:资,材 学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弃不用→→无异昏庸

2、举例:鲁传圣人之道

三、比喻论证

二僧:贫者:为之→→至

富者:不为→→不至

四、总结结论:

人之立志:恃材自败

恃勤自力 需“为”需“学”

改写:

例: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某个庙里有两个和尚,这两个和尚,一个比较富有,另一个很穷。

有一天,富和尚起了个念头,他想:普陀山是我佛门圣地,哪天我若能去朝圣,也就不枉做一个佛门弟子了。

由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遥远,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沿途必定困难重重。富和尚左盘算,右盘算:要到南海去,得雇条船才行,这一路上不知道要多少花费呢,万一钱不够用,怎么办?他犹豫再犹豫。一直都不敢有所行动。

巧的是,穷和尚也想到南海朝圣,他便把这想法告诉富和尚说:“师兄,我打算到南海去朝圣,你以为如何?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富和尚大吃一惊,问:“你没钱,哪来的盘缠呀?”

穷和尚回答:“师兄,你怎么忘了呢?化缘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我只要带一个瓶子一个钵,就可以上路了。”

富和尚以不信的口吻说:“我这几年来,一直想雇条船到南海去,一直都没能去成,你没钱,只靠化缘,能到得了吗?”

穷和尚笑一笑,没再答辩。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带了一个瓶子、一个钵,就上路了。沿途化缘,白天赶路,夜里找座庙挂褡。终于让他是到了普陀山。

朝完圣,他高高兴兴地又沿途化缘回来。

走到山下,远远地看到富和尚,他兴奋地招手喊道:“师兄,我回来了!”

穷和尚走到山上,富和尚对他端详了一会儿,问他沿途的情况,然后很惭愧地说:“还是你行。我有上南海朝圣的心,却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一直没去成。你能坚定意志,马上行动,达成了愿望。唉,我真惭愧。”

作者简介: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作有《白鹤堂诗文集》。彭端淑,字乐斋,清代四川丹陵人。雍正年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现在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被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 。

课文分析:
《为学》首、尾两段用精心提炼的警辟的句子表达作者的主张;中间用对比的手法和生动的对话写贫僧富僧的故事以证明作者的主张。全篇文气活泼。

中心寓意:
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较强的哲理性。

其实就是事在人为这个道理
相关问答
《为学》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2-09-13 03:3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全文
富贫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19:58
贫也罢,富也罢.都是他们自己的业报而已.对于修行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关键是自己的精进.持戒的精严和智慧的了悟.
扩写《为学》中贫富二僧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1 04:09
这是一篇用文言形式写成的寓言体考场作文。故事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它源自中学教材彭端淑的《为学》篇,但作者充分运用想象,合理充实,强化细节,写出贫、富二僧不同的求经经历,因此,可视为对《为学》一文的扩写。...
全文
贫穷富爸爸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8 11:18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看了,是它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受益匪浅,比如说:富人为什么那么富,为什么那么穷?就是因为富人是用挣到的钱去投资,投资所得的利润才来自己需要的东西:而...
全文
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8 07:31
(1)事在人为,只要主观努力,难事也能变成易事;青年人做学问,只要志向坚定,刻苦勤奋,一定会学有所成。 (2)证明了在客观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为”,是主观努力和进取的心态。 ...
全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请问这篇古文怎么翻译啊?
1个回答2024-02-24 01:57
正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
全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主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3:32
主要讲了人的意志很重要,没有意志的人始终不会实现愿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个回答2024-04-03 10:15
正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全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个回答2024-02-17 01:05
从前,在四川一个偏僻而又贫穷的小村庄里,住着两位和尚,其中一位家里十分贫穷,而另一位却十分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找到富和尚,和他商量:“我想去南海拜佛求经,你看怎么样?”富和尚问:“那你...
全文
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2 13:12
通过对比讲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难忘。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终于到达目的地。鲜明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故...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