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

2023-12-09 07:30

1个回答

  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甘戊出使齐国,走到一条大河边,船夫说:“河面很窄,你却不能够自己过河,能够替国王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世间万物,各有所能,比方说,恭谨而又忠厚老实的人,能够奉侍君主,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骏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置于室内,叫它去捕获老鼠,那它肯定不如一只小猫;宝剑削铁如泥,为天下勇士所青睐,可是如果用它来劈砍木柴,那它肯定不如一把斧头。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比不上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比不上我了。”

  《甘戊渡河》原文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吾矣。”

  《甘戊渡河》注释

  1、甘戊(wù):战国时秦国人。秦武王时为左相,秦昭王时逃奔齐国。

  2、使:出使。

  3、间:缝隙,此指河面很窄。

  4、谨愿敦厚:恭敬而又忠厚老实。

  5、曾:竟然,甚至。

  6、说:做说客。

  7、干将:宝剑名。

  8、说:说服。

  9、骐骥騄駬:四种千里马的名字。

  《甘戊渡河》赏析

  《甘戊渡河》出自刘向的《说苑》。这则故事讲述了甘戊对船夫讥讽的驳斥,发人深省,告诉了人们物尽其用的道理。说明管理者要善于分析每个人的长处,尽量将他们安排到最能施展其长处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充分实现他们的价值。

  《甘戊渡河》创作背景

  《甘戊渡河》出自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是古代杂史小说集,成书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

  《甘戊渡河》作者介绍

  刘向(公元前77一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之弟楚元王的四世孙,西汉时文学家、经学家。

  他主张“天人感应”学说,与其子刘歆一起,为古代图书的编目整理工 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七略别录》 《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相关问答
甘戊使于齐,渡河…………道理。
1个回答2024-02-23 20:09
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
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08-11 08:45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只是平静罢了,你连自己过河都没有办法,还能给国王讲出什么好办法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个道理丛袜局,事物各自有它们的长渗让处和短处。比如说,谨慎老...
全文
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12-05 15:20
1. 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 甘戊出使齐国,走到一条大河边,船夫说:“河面很窄,你(却)不能够自己过河,能够替国王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 世间万物,各有所能,比方说,恭...
全文
甘戊使于齐渡河道理.
1个回答2023-12-09 01:01
  1、本篇故事讲述了甘戊对船夫讥讽的驳斥,发人深省,告诉了人们物尽其用的道理。   2、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
全文
甘戊过河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3-11-28 17:19
  甘戊出使齐国,走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船近岸边,见甘戊一副文人打扮,便问:“你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奉国王之命出使齐国。”   船...
全文
甘茂渡河文言文
1个回答2023-12-15 12:08
1. 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 甘戊出使齐国,走到一条大河边,船夫说:“河面很窄,你(却)不能够自己过河,能够替国王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 世间万物,各有所能,比方说,恭...
全文
渡人过河的人叫什么?
2个回答2022-08-06 00:03
摆渡人,艄公,船家,船夫
渡河少年的中心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02:50
.烘托气氛 2.园脸少年 3.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4.语言: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 5.(1)对孩子的夸奖,说...
全文
渡河少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8:58
起因: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 经过: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 结果: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大渡河》讲的是什么事?
1个回答2022-05-26 00:31
红军抢渡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