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文言文解释

2023-12-10 03:56

1个回答

1.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般读作dé 一、作动词1. 得到,获得2. 找到3. 得知4. 捕获5. 成功;完成 6. 适,合7. 具备8. 同“德”,恩惠,感恩9. 助动词。

能,能够10. 得意,满足 11. 看到 二、作名词1. 收获,心得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词 必须,应该 四、作形容词 合适;正确 得 dé 一、【动】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

——《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2.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3.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5.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红楼梦》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6.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7.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8.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盐铁论·击之》9.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10.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世说新语·文学》又如:洋洋得意11.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名】1.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三、【副】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四、【形】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五、【叹】 1.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2.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与出处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

作名词:

心得;收获。如《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作动词:

1、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

2、贪求;贪得。如《论语·季氏》:“戒之在得。”

3、领会;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4、实现;达到。如《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能;能够。如《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作形容词:

1、得意;满足。如《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2、合适;恰当。如《六国论》:“此言得之。”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如《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如《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 《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ruò

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ɡ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1) 见“般若”( 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4. 【文言文解释(打得好加分)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说明】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有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溪谷里行走,听到山崖上传来很凄厉的声音.他就寻路登崖探看,看见一条像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摆动扑打,用尾巴击打柳树,树枝崩裂折断.那种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样子(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然而很仔细查看,什么也没有看到.他感到十分疑惑.渐渐地走近从高处往下看,原来有一只螳螂高踞在蛇头上,用像镰刀一样的前肢刺入蛇的头部,蛇反复摔跌还是不能使它跌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蛇终于死了.他看看蛇头上的皮肉,已经破裂了.觇:探看 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殊:极、很,完全 攧:跌倾跌:跌倒 殊:并 据:站立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循声而去,登上崖壁,才看见一条大蛇盘伏在地上.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编辑本段[注释]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缁(zī):黑色.素:白色.扑:打,敲.无:不要.犹:像.向者:刚才.向:往日.反:回来.使:假使.编辑本段[道理]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编辑本段[翻译]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杨布)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杨布非常恼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杨朱看见了,说:"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你能觉得不奇怪吗?"(1)衣素衣而出 衣:第一个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穿衣;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2)岂能无怪哉 怪:奇怪.(3)天雨,解素衣:天上下雨,他把白色衣服脱下.(4)迎而吠之: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编辑本段[寓意]1.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最后吃亏的终究是自己.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3.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要视情况变化而变化.5.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

相关问答
问一得三的文言文翻译(解释加全文翻译,解释越多越好)?
1个回答2024-02-13 05:22
【原文】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全文
白山黑水是什么意思,白山黑水怎么解释,白山黑水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2-18 23:37
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意思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典故/出处:~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释放的成语释放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41
释放的成语有:雾释冰融,消愁释愦,书不释手。 释放的成语有:冰解冻释,解疑释惑,书不释手。2:注音是、ㄕ_ㄈㄤ_。3:拼音是、shìfàng。4:结构是、释(左右结构)放(左右结构)。5:词性是、动词...
全文
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可想而知怎么解释,可想而知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3-09 20:32
可想而知,就是可以通过想象就知道的.就是显而易见的意思.不用别人提示和自己非常动脑筋,只要稍加思考就能知道的.
爱不释手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3-13 14:43
爱不释手 【解释】释:放下,放开.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列句】这本书写的非常好,使得张敏爱不释手. 【近义】手不释卷 【反义】不屑...
全文
词语解释:文学中的“视角”,该怎么解释
1个回答2023-01-16 12:31
看问题的角度,
释然的解释释然的解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18 15:19
释然的词语解释是:释然shìrán。(1)疑虑、嫌隙等消释后心中平静的样子。 释然的词语解释是:释然shìrán。(1)疑虑、嫌隙等消释后心中平静的样子。拼音是:shìrán。结构是:释(左右结构)然...
全文
解释的释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0-18 11:05
读音:[shì] 部首:采    五笔:TOCH    笔画:12 释义:1.解说,说明。 2.消除,消散。 3.放开,放下。 4.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 解释    [j...
全文
幼儿名词解释等分的名词解释?
1个回答2024-01-26 07:35
等分 等分 děngfēn equally divide 等量划分。 另"等分"就是将一个物体或数量等分几份的一种解题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解答有关多边形的面积问题,常会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拼车是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1个回答2024-02-29 01:58
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长途、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即为拼车。车主在自己出行时可以顺路带一些同路人,从而节省养车钱,也给他人带来了方便。 拼车是一个新...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