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养狙出自哪个成语

2023-12-14 19:41

1个回答
朝三暮四。原文叫《狙公养狙》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也还是不够。
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所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相关问答
宋人养狙出自哪个成语
1个回答2023-12-17 21:26
不是出自某一个成语,而是出自一篇文章。原文叫《狙公养狙》。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暮...
全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的意思是什么的意思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2-07 09:21
朝三暮四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
全文
宋人养狙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11-30 07:27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宋人养...
全文
宋祖公养狙这个故事有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1-14 12:17
朝三暮四 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sān mù sì,释义: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
全文
狙公养狙的含义
5个回答2023-11-29 21:16
楚国有个以养猴为生的,国人称他狙公。每日清晨,狙公必定叫众多猴子在院子裏听吩咐,派老猴子带领它们进山采集野果,然后抽取十分之一供自己享用。如有猴子不肯给,就鞭打惩罚。猴子对他都又怕又恨,谁也不敢反抗。...
全文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狙公
1个回答2024-03-13 18:23
“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派老猕猴带领(众猴)到山中去。 “或不给,则加鞭棰焉。”:有时没有带来(果),便鞭子伺候。 “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我(们)为何寄托于他,为他做牛做马呢。 “狙公卒馁而死...
全文
宋有狙公者。。。。。。。的道理是什么?
4个回答2023-12-12 10:50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
全文
楚人养狙 告诉人们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29 18:31
原文: 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①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②弗之违也。③④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
全文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6-28 18:30
养殖全群能解居之意,亦得公之心的意思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猕猴,能了解猕猴的心意,猕猴能了解那个人说的话
生死狙击中 养号是什么意思呢?
2个回答2023-01-19 22:45
“养号的意思为:小号带大号,先有很多小号,然后疯狂加人,为大号推广。因为在添加的时候可能会被举报或者其他不良影响。但是不会因为随意加人涉及大号被封,所以就是小号养活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