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孟母三迁》这些爱子的典故有哪些

2023-12-15 01:31

1个回答
成语典故1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升堂入室
出处:《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子室也。”
释义:“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室”后屋。“升”登上,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原意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之别,现一般用来赞扬人在研究学问或钻研技术方面已深得老师的传授。
故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开诚布公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释义: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化为成语”,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故事: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结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左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释义:“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相关问答
例如《孟母三迁》这些爱子的典故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26 14:50
成语典故1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全文
类似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10:26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马祖光院士,也有类似的经验。在他一次次搬迁办公室的经历中,让人体会到他一片淳淳之心。 马祖光为国防光电子技术发展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从...
全文
孟母三迁故事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0 21:20
孟母三迁故事的意思是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具体内容是: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3:46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6:15
孟母三迁讲的是一开始孟子与母亲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便学了一些祭拜之事。孟母觉得这里不适合孩子居住,便带着孟子搬家到了一处集市旁,但孟子又学着人家吆喝和做买卖。于是孟母又搬家到了一处学堂旁,最...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2:00
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4:02
1 孟母三迁的...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
1个回答2024-01-19 05:24
孟子是山东人,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山东地区,也就是古时候的邹县城北的马鞍山下、邹县城西庙户营以及学宫旁。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6:08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
全文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18:25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