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文言文解释

2023-12-15 03:44

1个回答

1. 足在文言文中的其他解释

足 zú

〈名〉

本义:脚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形〉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动〉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足在文言文中的其他解释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解字》。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清·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支撑器物的脚〖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又如:鼎足

【形】

充实;完备;足够〖enough;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纯的〖pure〗。如:十足(成色纯)

富裕的〖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

使满足〖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重视〖attachimportance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止〖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完成〖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

值得〖be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3. '说足'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急用,谢谢点明出处,各要3种

说 shuì 〈动〉(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

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史记·魏公子列传》(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3) 休憩;止息。

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4) 另见 shuō;yuè说 shuō 〈动〉(1) (形声。

从言,兑( 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说,释也,一曰谈说也。

——《说文》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勾践说于国人。

——《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

注:“自解说。”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

——《汉书·王莽传》(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

——《国语·吴语》(7) 评议;谈论 [ment on;discuss;talk about]说,论也。——《广雅·释诂二》游于说。

——《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六曰说。

——《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

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词性变化 ◎ 说说 shuō 〈名〉(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然是说,余尤疑之。

——宋· 苏轼《石钟山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战国策·秦策一》(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墨子·小取》(4) 指说书 [storytelling]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6) 另见 shuì;yuè说 tuō〈动〉(1) 解脱 [free oneself]舆说辐,夫妻反目。

——《易·小畜》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降,说履,开坐,修爵无数。——《荀子·乐论》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

——《公羊传·定公八年》(2) 另见 shuō;shuì;yuè(1) 说 yuè 乃徐有说。——《易·困》。

虞注:“兑为说。”我心则说。

——《诗·召南·草虫》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宣王说之。

——《韩非子·内诸说上》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 另见 shuì;shuō【◎ 足 zú 】〈名〉(1) (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2) (同本义。

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说文》。 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

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震为足。

—。

4. 何不试验之以足文言文解释

应该是“何不试之以足?” 翻译: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来试试呢? 选自《郑人买履》,《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韩非所著。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到集市上去,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已经拿起鞋子,才发现没带尺码,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回去拿尺码。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5. 画蛇添足文言文解释

画蛇添足,源于《战国策》的成语,被用来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画蛇添足

.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将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相关问答
成语手足之情的意思和解释,用手足之情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0 06:26
故事典故: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
成语美中不足的意思和解释?
1个回答2024-02-08 01:45
美中不足[měi zhōng bù zú] 生词本基本释义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出 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
全文
自给自足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1-29 02:18
自力更生 [zì lì gēng shēng]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内己的力量重新振容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自给自足 [zì jǐ zì zú] ...
全文
成语美中不足的意思和解释?
1个回答2024-02-29 04:51
不足: 不满意,不完美 美中不足 拼音 měizhōngbùzú 解释 事情已经很美好,但还有需要修改和补足的地方。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
全文
求“不足为凭”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12 18:50
bù zú wéi píng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典故出处 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
全文
成语美中不足的意思和解释,用美中不足造句及其故事典故求答案
1个回答2024-01-18 11:47
故事典故: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求“跷足而待”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2 09:13
qiāo zú ér dài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典故出处 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
全文
成语血流没足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0 20:51
  【成语】:血流没足   【拼音】:xuè liú m zú   【简拼】:xlmz   【解释】:足:脚。形容死兆知配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   【出处】:《三辅旧事》:“...
全文
重足而立的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1-22 14:19
重足而立 [ chóng zú ér l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chóng zú ér lì ] 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出 处 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
全文
金无足赤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2-16 16:54
足赤:成色十足缓弊的金坦哪敬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让慎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