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辨盗钟的答案

2023-12-17 04:53

1个回答

1. 辨盗钟的文言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

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

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

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2. (辩盗钟)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③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注释

①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②绐(dài):哄骗。 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⑤帷(wéi):围幕。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感悟

陈述古为了辨认强盗,采用攻心战术,大打心理战, 在准确地把握犯罪者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查证审讯,借用一口铜钟抓住了真正的强盗。我们不得不折服于陈述古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 文言文<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有家富人丢失了东西,捉住了几个人,不知道谁是真正偷盗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辨别真正偷盗的人。”

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祭祀供奉,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非常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久,让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

出来检验他们的手,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没有墨迹,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认罪。

4. 掩耳盗钟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 神钟辨盗的古文原文

陈述古①密直②知③建州浦城④县时,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⑤。述古乃绐⑥之曰: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⑦。”使人迎置后阁⑧祠之⑨,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⑩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6. 文言文:《摸钟辨盗》的启示

陈述古密直,主管建州浦城县的时候。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小偷辨认出来。”

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祭祀它,把囚犯们引到钟的前面,当面亲自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是小偷的一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过了许久之后,带领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摸完之后检验他们的手,每个人手上都有墨水,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

审讯他,这个人就承认了犯罪事实。原来是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7. 文言文《王涣》《被裘公》《辨盗钟》《文天祥从容就义》《河南王

《王涣6261****757a6869****6fe59b9ee7ad9431****3262****》《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

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

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

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

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

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

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

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

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

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

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

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被裘公》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比较炎热的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砍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地上掉在那里的金子捡起来。”

砍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着眼睛做出轻蔑的样子,将手一甩,说:“你地位那么高,为什么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为什么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羊皮袄砍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并向他请教他的姓与名。砍柴的人说:“你只是个看重外表的人,我怎么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于是不回头地走了。

8. 掩耳盗钟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9. 《钟能辨盗》译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②,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③。述古乃绐之曰④: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⑥,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⑦,祷钟甚隙。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 无墨,讯之,遂承为盗⑧。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ؤ

【注释】ؤ

①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③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④绐:读dài代,骗。

⑤至灵:特别灵验。

⑥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⑦同职:同僚,同事。

⑧承:承认。

讯:拷问ؤ

【译文】إ

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 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 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 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 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 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 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相关问答
辨盗钟的注释
2个回答2022-11-07 15:30
1.曾经在建州浦县做县令的时候 2.只有一名囚犯手上没有染上墨 3.于是暗中命令人用墨涂在钟上面 4.于是承认自己偷了东西(有的地方看到是“遂承为盗 ”)
摸钟辨盗的介绍
1个回答2023-10-09 16:06
《摸钟辨盗》是一篇文言文文章,斗裂搭摘自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主旨:善空拿于源尺心理分析,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
摸钟辨盗的妙计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2 15:22
博弈中,我们要一方面隐藏自己的重要信息,一方面还要刺探对方的重要信息。办法之一是诱使对方上当,这需要你精心地准备一些饵料,诱其上钩。 北宋时,陈襄曾经在蒲城(今陕西城浦)担任县令。 有一天,一家珠...
全文
摸钟辨盗 翻译~~~~~~~~~~~~~~~~~~~~~~~~~~~~~~~~~~~~~~~~~~~~~
3个回答2023-11-29 04:48
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蒲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为盗者。陈述古绐曰④: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⑥,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
全文
摸钟辨盗的注释
1个回答2023-12-08 22:52
①选自《明史》。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
全文
盗钟掩耳的成语辨析
1个回答2024-01-22 02:23
1.不可读成“dào zhōng yān ěr。” 2.不可写成“盗钟淹耳。”
摸钟辨盗 窃贼为什么不敢摸钟
1个回答2023-10-10 07:50
做贼心虚,相信陈述古的话,恐钟有声,不敢摸
祷钟辨盗文言文
1个回答2023-12-03 19:57
1. 文言文祷钟辨盗的启示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有家富人丢失了东西,捉住了几个人,不知道谁是真正偷盗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辨别真正偷盗...
全文
有盗版小说吗?怎样辨别?
1个回答2023-03-10 10:55
它的字不一样
怎样辨别盗版书
1个回答2024-02-15 05:48
盗版书纸质粗糙,错别字太多,印刷的不是特别规范,还会页码不符。这几点就可以辨别出盗版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