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谁提出来的

2024-01-04 02:21

1个回答
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中庸》是儒家非常经典的一本书,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常听人说做人就要中庸,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庸呢?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中庸是什么意思。
01
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02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03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04
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相关问答
中庸思想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1个回答2022-12-17 03:21
孔子。朱熹。。。。
中庸之道不应该提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8 15:39
中庸之道越来越偏离最初的凡是守规矩不侵犯他人或越权 可现代却演变成凡事变通却不管实际的老油条准则 实际是对原意的亵渎和侮辱 附有关辩题基本知识: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
全文
中庸之道是谁提出来的
1个回答2024-01-04 13:56
中庸之道是谁提出来的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思想,认为人生应当保持中正,避免极端和偏激的情绪。这种思想的发扬和弘扬尽管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中庸之道是谁提出来的...
全文
看金庸武侠小说能提高素质吗?
1个回答2024-02-16 22:49
能够。因为金庸小说里往往融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能让读者在沉浸情节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因此可以提高素质。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25 08:29
中庸之道主要讲的是一个度,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两点之间最短的就一条直线,万事之间又相互作用,互为联系。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11 17:06
因为老子这个人相对来说比较中庸一点,他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辩证的去看待,所以说就有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指的就是要懂得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然后得出一个比较中庸的答案。
中庸之道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2个回答2023-02-18 11:17
【出处】: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1个回答2022-12-07 14:33
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那一本金庸原著提到杨过和小龙女的真正死亡?
1个回答2022-11-27 02:48
貌似没有哦。
中庸之道到底是谁提出的。
2个回答2022-09-21 07:58
yiyy应该是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