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有那些名人?

2024-01-07 18:31

1个回答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战国楚国人。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下半生流放在沅澧一带,其著名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都是在常德地区完成。自古以来,常德人民建有三闾大夫祠、招屈亭、屈原公园等,以示纪念。\x0d\x0a2.善卷,远古时与尧舜禹齐名。古籍《庄子》、《吕氏春秋》记载了他居枉山即今常德的德山,辞天下而不受,德行达智,实施教化,开启民智,成为德文化开山鼻祖的史实。常德之名因他而来,“常德德山山有德”名扬天下。\x0d\x0a3.宋玉(约前298~约前222),为楚襄王文学侍从,因经常直谏楚襄王,被流放到他的云梦赐地,今常德临澧县望城乡宋玉村。据考证,宋玉在临澧生活了47年,大部分作品在这里完成,并归宿在临澧。至今在临澧望城乡留有宋玉城、宋玉墓、宋玉庙、九辩书院、放舟湖、看花山等遗迹群。\x0d\x0a4.黄歇(?~前238),楚国黔中人,战国四公子之一.《方舆胜览》、《嘉庆常德府志》载常德城有黄歇住宅和春申君墓。\x0d\x0a5.阴铿,字子坚,今安乡人。因南朝陈文帝命作《新成安乐宫诗》颇受赞赏,官至招运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是南朝陈代著名诗人,工五言,长于描写山水,与何逊齐名,世称“阴何”。杜甫、李白非常推崇阴铿。有30多首经典诗作存世。\x0d\x0a6.沈约(441~513),字休文,祖籍吴兴武康,在常德读书长大。常德裴家码头有沈约读书台。沈约仕南朝宋、齐、梁三朝。在文史领域开宗立业,被誉为“一代文宗”。\x0d\x0a7.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出生于苏州嘉兴县,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因与柳宗元等人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事败,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刘禹锡在常德生活十年,居武陵城东招屈亭旁一普通民宅,常以屈原精神激励自己。在常德创作诗词200多首。\x0d\x0a8.冷谦,生卒不详,武陵人。字启敬,号龙阳子。他非常博学,精通《易经》,对数学、天文、地理、律历、方书百家研究很深。他的画和律乐堪称一代大家。明太祖朱元璋锐志雅乐,得知冷谦“知音,善鼓瑟”便召进宫授太常博士。\x0d\x0a9.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今澧州一带人。车胤幼年时,家境非常贫穷,无油点灯,夏天便捕捉萤虫,照明夜读。后成为晋时著名学者。官至护国将军、吏部尚书,并二次封侯。至今在安乡、津市、临澧、澧县一带尚留有车胤读书的囊萤夜读台、车公城、车公亭、车公桥、武子塔等遗迹。\x0d\x0a10.周行逢(916~962),五代武陵人。他应募入伍,因立军功被任命为集州刺史。显德三年以后周行逢控制整个湖南,以常德为中心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权”,期间颇有政绩。北宋建隆三年(962)皇帝赐封周行逢为汝南郡王。\x0d\x0a11.柳拱辰,字昭昭,宋武陵人,精通《易经》、《春秋》。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举进士,通判鄂岳州,不久知永州,在永州时建州学,立柳宗元祠,他勤政为民,颇有政绩。\x0d\x0a12.钟相(?~1130),宋代武陵(今鼎城许家桥乡双堰岗村)人。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进犯潭州,由官军变为劫匪的孔彦舟从荆襄窜入澧州,有犯鼎州之势,一时人心惶惶。钟相以拒彦舟为号召,聚众于二月二十七日起义,称楚王,改元“天载”。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其声势大振,众至数十万,荆南十九个县均在义军控制之下。所占之地“无税赋差科,无官司法令”。后兵败被俘,被杀害于湖南攸县。\x0d\x0a13.杨幺(1108~1135),名太,龙阳(今汉寿)祝家岗(今新兴乡)人。建炎四年(1130)参加钟相起义军,因在义军诸首领中年龄最幼,故呼杨幺。钟相牺牲后,杨幺重振军威,并执行“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赋税钱粮。势力席卷洞庭九州十九县,拥众二十万。杨幺在关口要隘设水寨70余个,设总寨于宝台山,利用自制战船和武器六败朝廷围剿。绍兴五年(1135)六月,宋朝廷派重兵攻破总寨,杨幺英勇就义。
相关问答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3-19 14:16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胡皮什么歌? 答案如下:歌曲是《你慎让把我忘了》,由安德鲁劳埃艾裤孝差略特的一首诗改编的而来。
有才有德有才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无德
1个回答2024-03-11 19:48
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一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8 04:0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的意思是:“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
全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1个回答2022-10-28 08:57
老子的《道德经》说:“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 真正有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3 06:41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1 13:32
个人见解:上德之人,不以德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体,不失所德,所以无可称为真德。 如果这样说,所以下文才有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关键点是在对德的有意而为还是随顺大道的...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3-23 12:41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作为产生一切的本体它本身不是再从什么东西而获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为它不是从比它更基本的东西获得但却能够产生出其它东西,所以说,“是以有德”。“下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19 09:02
上德即是道,如同大学里的明德,也如同佛说的无上正等正觉。不德,即是不执着于德,所以才有了德这个层面存在。如心经所说空即是色。下德即是三维所有,全来自于德,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7-20 18:45
嗯~这讲得是乾坤两种状态,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观念,上德与下德都是符合大道的,只是对大道的不同应对,都是君子的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行刚健,而变化莫测,具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这是符合道的行为。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意思是什么?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3-17 03:56
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答案? 答曰:“——第一句:“人们的上德的表现是遵循道德规律的行为而遵循道德规律的行为就是没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了,所以我们就认为是有道德的上德了;人们的下德的表现是不遵循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