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西施

2024-01-17 14:13

1个回答
范蠡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翁,范蠡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宏远的谋略辅佐 勾践兴复濒于灭亡的越国,灭亡称霸诸侯的吴国,创造了扶危定倾的奇迹,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著称于世。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三徙, 成名于天下”。范蠡称得上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奇才、谋略家。



一个伟大神奇的历史人物为什么长期被埋没而不被重视?夏廷献同志在《范蠡》一书后记中作了深刻精确的分析。现摘转如下:



一部中国史,对社会发展、文化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灿若群星。



范蠡是其中一个。



兴一国,灭一国。“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没做到。两人几乎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只活到五十出头。范蠡做到了。他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还善于“保存自己”,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



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毅然辞去。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范蠡激流勇退,“悄然而去”,说出了“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主动辞官的第一人。



治产经商,富至巨万。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望其项背。范蠡身体力行,饲养五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总结一套管理术,专著《致富奇书》填补历史空 白。提出“物价贵贱随供求关系变化”之理论,开认识价值规律之先河。后人对富翁以“陶朱公”相称,即由范蠡而来。



范蠡在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等重大领域均有建树,集老子、孔子、孙子思想之大成,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民间商人范蠡为财神)。他的 重人重谷、韬光养晦、兴国方略至今仍可借鉴;他的持久防御、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军事思想至今熠熠生辉;他主张商品流通、平抑物价、先富带后富的经济思想具 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传奇人物竟然:



史无传。太史公司马迁尽管对范蠡十分赞赏,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肯定他“富行其德”的高尚品德,但并没有单独为他立传。只在《越王勾践世家》《货殖列传》中作为“附件”提到范蠡,“待遇”还不及“酷吏”“游侠”“滑稽”者。其他史家史书更不用说了。



书绝版。范蠡生前写有不少专著,兵法、经商全有,甚至养鱼亦有“养鱼经”。可惜他的“兵法”只在《汉书·艺文志》上保留一个《范蠡(兵法)两篇》的题目。 阐述经商之道的《致富奇书》,也只在其他史籍中看到书目,无法看到两部宏著的全文。人们研究范蠡,只能从《史记》、《国语》等典籍有关部分,捕捉其闪光思 想,吸收有价值的信息。



地无物。国人对重要历史人物纪 念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修缮、重建、新建人物生前故居、官邸;或在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立石刻碑。一个孔夫子,全国有文庙;一个诸葛亮,多处武 侯祠,就是明证。范蠡没有这样纪念性建筑物。他老家南阳没有,他生活、战斗过的浙、苏、鲁等地也没有。虽然华东等处有“蠡城”、“蠡口”、“蠡园”等,但 除了地名,并无实际内容。“蠡园”中树起的不是范蠡塑像,而是美女西施。范公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为何会这样?



因为范蠡犯了古代为官为人的三个大忌:



不愚忠。封建文化需要大臣的“忠”达不到“愚”不行。亡国可以,不忠君不行,这就是“标准”。符合“标准”的典型是贯彻“终身制”的诸葛亮。明明看出后主 刘禅是个窝囊废,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蠡看出勾践阴险狠毒,“不欲功于臣下,疑忌之心已见”,不可再处,一甩袖子把相国辞了。“晚节不忠”,犯 了大忌。生前身后遭贬,就一点不奇怪了。时至今日,应以新眼光审视“忠”字,提倡“忠于事业”的典型。范蠡正是这样的楷模。他不把个人进退荣辱系在某个人 身上,而是寄托在事业上、对社会的贡献上。治国成功,又去经商,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成功榜样。



不清贫。传统文化,是歌颂“隐士”的。不居庙堂,就退隐山林,或吟诗作赋,或修道成仙,脱离百姓生活才高尚。“相国级”的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功成身 退,云游名山,修炼气功,后人倍加称颂。至今秦岭留坝尚有规模宏伟的张良庙,供人瞻仰追念。范蠡辞官,若真是“泛游三江五湖”,无所事事,名望恐怕不亚于 张良。他不愿老死山林,毅然选择“士农工商”的第四等级职业,亲自饲养贩卖五畜,以“酒囊皮子”俗名,和“下里巴人”滚在一起,大失身份,犯了“不清贫” 的大忌。尽管人们羡慕他的富有,但却羞于谈他经商之道、致富业绩,更不用说为他树碑立传建庙了。重官轻商,是中国文明历史一大悲哀,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 不前的一个原因。在终于认识到“无商不富”的今天,更应该为范蠡这样的先行者“落实政策”。



不检点。习俗文化很看重个人行为。尤其是“作风”是否清白。范蠡生前身后没有受到应有尊重,有一个致命原因,是传说他辞官后把美女西施带走荡舟于江湖。把 世人瞩目之美女带走,这还了得!一向重视人品的国人,如何向这样不检点之人顶礼膜拜。实际上,正史没有西施其人。据野史记载,西施被越王之后以“亡国之 女”沉江。司马迁写到范蠡,提到了他夫人和儿子,绝无西施二字,更无三妻四妾———那个时代,范蠡这样级别的大官,一妻几妾,实属正常,但范蠡没有,这就 说明范蠡个人生活十分检点。功高遭妒,名高受谤。范蠡兴越灭吴,功垂青史;辞官经商,富甲天下,难免遭人暗伤。“美人计”,百发百中;“莫须有”即为 “有”,谣传成真理。这种刺激性“传奇”把范蠡打倒了,弄得身后连魂魄都不能回归故里

《商圣范蠡与西施》可以看一下
相关问答
范蠡怎么读 关于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3-06 21:28
范蠡fàn lí 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仗越国战败,范蠡陪伴越王勾践到吴国为奴,尝尽了辛酸、屈辱。回国后,范蠡协助勾践制订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大战略;他又到民间选美,发现美女西施和郑旦,将她们培训为中...
全文
有关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3 21:58
传说勾践灭吴国后,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坐上阿得大叔的小木船,逃到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隐姓埋名住了下来。每天范蠡都伴着西施在五里湖边看景散心。慢慢地,西施的心痛病不大发作了,高兴的时候,她还摆动宽袖,翩...
全文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3:17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被迫向吴国求和请降,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老老实实干苦力活,逐渐赢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赦免勾...
全文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说得简单点
1个回答2024-02-24 18:21
《史记》说,范蠡助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以后,认识到越王可共患难而不可共享乐,于是坐船离去。他先是自称“鸱夷子皮”(指古代牛皮做的酒器),隐姓埋名地在齐国做生意,几年间就赚下数十万的财产。后来他又被齐王请去...
全文
西施和范蠡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3-17 15:44
那只是小说中的 范蠡只会敬佩西施为国献身精神,哪里还有心思去和西施谈恋爱。但小说戏剧为什么把范蠡与西施的关系,描绘的那样情意绵绵,温情脉脉,难舍难分,甚至还说范蠡离越后,携带西施遨游四海。我认为这...
全文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1-23 20:23
一、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 《史记》清楚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
全文
关于范蠡、西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16
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3-08-09 22:23
美好的传说..
西施和范蠡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2-10 17:38
都是存在的历史人物,史书上有记载,不过他们的爱情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就不得而知了,没法证实了
范蠡与西施
1个回答2022-05-13 01:13
历史上传闻他俩隐居了